[发明专利]一种自供动力井口增压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9746.0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任鹏;王志伟;寸锡宏;程强;朱骏蒙;胡江涛;王刚;高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F04B43/06 | 分类号: | F04B43/06;E21B41/00;B01D53/2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供 动力 井口 增压泵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供动力井口增压泵系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前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防爆气动隔膜泵,所述防爆气动隔膜泵的抽吸口固定连接有抽油管,所述防爆气动隔膜泵的排出口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所述防爆气动隔膜泵的进气口通过入气管连接有气体干燥组件,所述防爆气动隔膜泵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有尾气处理组件;该装置利用油井套管生产的伴生气作为动力源,驱动防爆气动隔膜泵将油井生产出的井液抽出,克服生产流程磨阻产生的回压,在消耗同等电能前提下生产出更多井液,从而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也降低油井采油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开采过程中降低单井生产回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供动力井口增压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油田开发的推进,区块本着先易后难的开采原则,上产重点由常规中心馆陶组区块向边缘稠油区块转移,开发过程中稠油区块存在井液粘度大大,单井回压高,单井产量较低,能耗较大的问题。
传统海上稠油采油工艺措施为:在井内下入3/8in液控管线并在管柱上加装化学药剂注入阀,地面配套加药装置采取加降粘药剂生产,此类方法资金投入较大,工艺平台需要较大空间加装药剂罐及加药泵撬,日常人员需对泵撬进行维护保养,对药剂罐进行药剂加装,工作量较大维护较为繁琐,且由于泵注压力较高,加药泵撬故障率较高,药剂刺漏易产生安全环保隐患,地面生产流程加装伴热带或生产流程补液生产,对后期集输脱水增加较大工作量并消耗大量电能。
CN202010478062.9一种气动增压泵为一种气动增压泵,主要由泵体、活塞杆、单向阀芯、气动单向阀芯等部件构成,在出口管接头、派气口本体中设置单向阀芯、气动单向阀芯,保持泵体的气密性,在泵体的一端设置金属挡板、弹簧挡板,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安装。其设计原理导致驱动用的气体只能为压缩空气或氮气等不可燃气体,套管伴生气由多种可燃气体混合而成不能作为该泵的动力起源;
CN201821854492.0高压差气驱泵,其设计原理滑块为通过滑块顶杆与气动活塞相连,滑块的运动由导向杆导向,通过导向杆固定块和导向杆进行上、下换向限位;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固定在板杠上,板杠与滑块通过中心孔安装在导向杆上,滑块的上下运动,带动板杠上下运动,联动下密封垫和上密封垫更替开启关闭,进行换向。其驱动气体之间存在较大压差,如采取该装置需要加装气体压缩装置,平台空间面积较小无法满足该装置的安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供动力井口增压泵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供动力井口增压泵系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前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防爆气动隔膜泵,所述防爆气动隔膜泵的抽吸口固定连接有抽油管,所述防爆气动隔膜泵的排出口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所述防爆气动隔膜泵的进气口通过入气管连接有气体干燥组件,所述防爆气动隔膜泵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有尾气处理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利用油井套管生产的伴生气作为动力源,驱动防爆气动隔膜泵将油井生产出的井液抽出,克服生产流程磨阻产生的回压,在消耗同等电能前提下生产出更多井液,从而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也降低油井采油的成本;
2、通过设置有气体干燥组件和干燥滤芯组件,可以对油井套管生产的伴生气进行除湿,从而防止对防爆气动隔膜泵造成影响,且便于更换干燥滤芯组件,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3、通过设置有尾气处理组件,对防爆气动隔膜泵工作后排出的气体进行燃烧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进一步,所述气体干燥组件包括过滤器外壳,所述安装板前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过滤器外壳,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有侧板,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左侧表面和侧板的右侧表面皆粘合有密封垫,两组所述密封垫相互抵合。
进一步,所述过滤器外壳内设置有干燥滤芯组件,所述干燥滤芯组件采用多组层叠摆放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9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