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6950.7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3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孟网网;田刚;傅昊;王彬生;冯清;王鑫;毛皓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5 | 分类号: | G01B5/25;G01B5/00;G01B5/14;G01B5/004;G01B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韩金明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形 基础 框架 测量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包括:在基础框架上的平面座和U型座上分别开设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在第一销孔的下方开设第一基准孔,在第二销孔的下方开设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在第一销孔、第二销孔、第一基准孔、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中依次插接销柱;用平尺检验第二销孔、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是否处于同一竖直线;用卡尺测量第二销孔与第二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1和测量第一销孔与第一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2,确定U型座和平面座的位置;用千分尺判断两个U型座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本申请实现了不需要将基础框架装配在机床上进行调平、找正,也不需要专业测量工具,检测方便、简单、省时省力且成本低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铸机扇形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基础框架是连铸机扇形段的安装部件,如图1中的A、B、C、D安装一段扇形段,每个基础框架设置若干安装扇形段的位置。图2中F向视图显示单侧基础框架,要求扇形段位置坐在基础框架后对应相对于连铸中心的坐标值(x1,y1)及(x2,y2)的精度在±0.2mm,对侧A、D处与B、C处要求一致。因此需要保证基础框架装配后C与D之间的同轴度在±0.05mm,在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但如何检测装配后的尺寸是有效的,就需要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来实现
目前,检测基础框架装配精度的方法一般都是将基础框架装配在机床上,并将机床调平、找正后设置坐标参数,再借助专业测量工具进行检测。
但是,将基础框架装配在机床并借助专业测量工具进行检测时,不仅占用机床且机床调平、找正比较繁琐,而且专业测量工具价格昂贵,导致扇形段基础框架装配精度检测成本高、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础框架装配精度检测需要借助专业工件进行检测,占用机床且机床调平、找正比较繁琐导致检测成本高、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不再需要将基础框架装配在机床上进行调平、找正,也不再需要专业测量工具,检测方便、简单、省时省力且成本低的目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包括:在基础框架上的平面座和U型座上分别开设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分别处于所述平面座和所述U型座的竖直中心线上,且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处于同一水平面;在所述平面座和所述U型座的底面分别设置垫片组;在所述第一销孔的下方的基础框架上开设第一基准孔,在所述第二销孔的下方的基础框架上依次开设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在所述第一销孔、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一基准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中依次插接销柱;用平尺检验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是否处于同一竖直线,若不处于同一竖直线,则调整所述U型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使得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最终处于同一竖直线;用所述卡尺测量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第二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1,通过所述距离H1来调整处于所述U型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的厚度,最终确定好所述U型座的位置;用所述卡尺测量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一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2,通过所述距离H2来调整处于所述平面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的厚度,最终确定好所述平面座的位置;用千分尺测量两个所述第三基准孔处的销柱分别到两个所述U型座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而判断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所述同轴度不符合要求,通过调整所述U型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使得所述同轴度符合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准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的开设方法包括:设置加工原点J(X=0,Y=0);在所述基础框架上相对于所述加工原点J的纵坐标偏移量Y1、Y2的位置加工出J2平面和J1平面;所述第一基准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的中心点相对于所述加工原点J分别按坐标(X2,Y3)、(X1,Y4)和(X1,Y5)加工,坐标尺寸精度为±0.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69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员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