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00KV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6699.4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2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潘圣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H02J13/00;H02J50/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邵斌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400 kv 高压 悬挂 光纤 数据传输 装置 | ||
1.一种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绝缘子、屏蔽罩、控制板、若干供能光纤和若干信号传输光纤;
所述悬挂绝缘子的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法兰,另一端连接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内设有第二安装法兰,所述控制板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法兰安装于屏蔽罩内部,所述悬挂绝缘子内部设有用于容纳供能光纤和信号传输光纤的通孔;
所述供能光纤与所述控制板上的供电模块通过光信号连接,用于为控制板提供电能;
所述信号传输光纤与所述控制板上的光发送模块通过光信号连接,用于传输数据;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6、发光二极管LED1和用于接收供能光纤传递的供能激光的供能光电转换器U5,所述供能光电转换器U5的一号引脚与稳压芯片U6的一号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6的三号引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稳压芯片U6与电阻R4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11,电容C11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稳压芯片U6的二号引脚、供能光电转换器U5的二号引脚分别连接接地端GND;稳压芯片U6与电阻R4的公共端连接供电端VDD;
所述控制板包括微处理器U1、串口转换芯片U2和光发送模块,所述光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光发送芯片U3和第二光发送芯片U4;
所述微处理器U1的PB5引脚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一号引脚、电阻R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连接;微处理器U1的PB3引脚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二号引脚、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端GND连接;
微处理器U1的PB2引脚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接线端子J1的三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PB0引脚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四号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端GND连接;
微处理器U1的PC6引脚与串口转换芯片U2的十二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PC7引脚与串口转换芯片U2的十一号引脚连接;串口转换芯片U2的十四号引脚通过非门芯片U7A~U7F与第一光发送芯片U3的三号引脚连接;串口转换芯片U2的十三号引脚通过非门芯片U8A~U8F与第二光发送芯片U4的三号引脚连接;
微处理器U1的VDDA引脚、VDDIO引脚、VDD引脚分别连接供电端VDD;微处理器U1的NRST引脚与复位开关SET的一端连接,复位开关SET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电容C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VDD,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GND;
串口转换芯片U2的十六号引脚分别连接供电端VDD、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串口转换芯片U2的二号引脚;
第一光发送芯片U3的二号引脚、六号引脚、七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VDD;第二光发送芯片U4的二号引脚、六号引脚、七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VD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芯片U6的型号为LM78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光电转换器U5的型号为LCL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U1的PA1引脚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晶振X1的一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PA2引脚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晶振X1的二号引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地端GN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U1的型号为STM321207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转换芯片U2的型号为SP32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发送芯片U3和第二光发送芯片U4的型号为HFBR-14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型号为410203G0A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66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图像格式转换方法及其装置、设备、介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