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衬砌支撑盾构大纵坡反力始发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6287.0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6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许佳佳;郭金宁;卢剑;麦炳炎;袁金鹏;郑礼均;赵王飞;黄永杰;黄明;陈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08;E21D11/10;E21D11/15;E21F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衬砌 支撑 盾构 大纵坡反力 始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衬砌支撑盾构大纵坡反力始发的施工方法,第一步,盾构始发导台施工;第二步,盾构机设施组装及空载调试;第三步,安装反力环;第四步,安装负环管片与盾构机负荷调试;第五步,盾尾通过洞门密封后注浆密封;第六步,盾构掘进始发及管片安装。通过在复合衬砌中预埋两圈环向间隔布置的钢板,且两圈钢板前后、周向均错开设置,结合拼装成环的反力环、若干第一斜撑、若干第二斜撑,共同将盾构始发的反力传递到隧道衬砌和围岩上。该反力架几乎不占用洞内空间,盾构始发的反力沿着相互呈夹角的两圈斜撑传递到复合衬砌和围岩上,在结构最简化的前提下,确保提供给盾构始发的反力最大,应用于大纵坡始发时效果非常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盾构大纵坡反力始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盾构始发,需要配备专用的反力架,如图1所示。该反力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特别是对于大纵坡,较大的坡度导致始发架无法安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专用于大纵坡的盾构反力始发施工方法,能满足狭小空间的使用要求,施工方便高效快捷。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式衬砌支撑盾构大纵坡反力始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盾构始发导台施工;第二步,盾构机设施组装及空载调试;第三步,安装反力环;第四步,安装负环管片与盾构机负荷调试;第五步,盾尾通过洞门密封后注浆密封;第六步,盾构掘进始发及管片安装;
在第三步中,所述反力环整体左右对称,包括左、右、下三块圆弧钢环拼装成的圆环,以及位于圆环底部左右间隔设置的三个支腿,左右两块圆弧钢环的圆弧角大于下方的圆弧钢环的圆弧角,三块圆弧钢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且所有连接位置处焊接,以确保所有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母体强度;在复合式衬砌的周向预埋有N个A型钢板和N±1个B型钢板,N≥10,所有A型钢板在同一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所有B型钢板在另一周向等距间隔设置,且A型钢板与B型钢板前后、周向均错开设置;将反力环吊装至盾构机后方并与之抵紧,反力环通过三个支腿置于左右混凝土导台之间,每个A型钢板配备有第一斜撑,第一斜撑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反力环、A型钢板上,每个B型钢板配备有第二斜撑,第二斜撑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反力环、B型钢板上,且第一斜撑、第二斜撑沿反力环交错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第一步中,盾构始发导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隧道施工完成后随二衬一起施工,用于支撑盾构机并为盾构机前进起导向作用;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1)清理台座基面;
(1.2)凿毛、原预留钢筋清理、调直;采用电镐进行凿毛,深度控制在8—12mm,把混凝土表面浮浆及松软层全部剔除掉后,使大部分粗骨料外露,保证骨料根部干净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直至新混凝土浇筑;
(1.3)测量人员先测放出台座两边线,每2米测放一个圆弧断面,每个断面布设8个控制桩,1#、2#、5#、6#为边界线,3#、4#、7#、8#为钢轨面,控制桩采用Φ16钢筋打入台座基底,并用水泥砂浆包裹;
(1.4)钢筋绑扎后,进行预埋n形钢板定位;
(1.5)预埋PVC管:台座浇筑前埋设φ110PVC管,用于后期安装穿心棒给予盾构机空推反力,钢筋绑扎后测量放样PVC管埋设位置,前后拉线加固PVC管,PVC管底部采用塑料袋绑扎保证混凝土不侵入管道内避免后期穿心棒无法安装,PVC管与钢筋绑扎加固,采用上中下多道加固;
(1.6)立模、复测;
(1.7)砼浇筑:浇筑砼前,复核测放浇筑面标高,并润湿凿毛面,浇筑厚度980m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以表面不再产生气泡及表面产生浮浆为止,注意避免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而发生离析,混凝土终凝前应及时进行抹面,成型后平整度要求在±1cm之内,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6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