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换液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5914.9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9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杜晓彤;刘菲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黄露宁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输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换液输液器,其包括传输组件、辅助组件、换药组件与输液组件;所述输液组件设置在辅助组件的外侧;所述辅助组件通过导线与传输组件、换药组件以及输液组件相连接;设置用于储存药液的储存结构;所述储存结构包括方便换药组件夹持的定位架与用于储存药液的瓶身;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调节组件与支撑结构;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的侧面,传输组件与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换药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的顶部,换药组件与支撑结构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的侧面,调节组件与支撑结构可拆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自动换液输液器。
背景技术
输液,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
现在医疗系统中广泛使用传统的输液器,这种输液器虽然使用方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医患的监视;而在一些大中型医院,往往是一个护士同时管理着多个病患,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一旦出现些许疏忽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换液输液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换液输液器。
一种自动换液输液器,其包括传输组件、辅助组件、换药组件与输液组件;所述输液组件设置在辅助组件的外侧;所述辅助组件通过导线与传输组件、换药组件以及输液组件相连接;设置用于储存药液的储存结构;所述储存结构包括方便换药组件夹持的定位架与用于储存药液的瓶身;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调节组件与支撑结构;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的侧面,传输组件与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换药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的顶部,换药组件与支撑结构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的侧面,调节组件与支撑结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储存结构还包括用于封闭瓶身的封口;所述瓶身的一端与封口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架固定连接;所述封口采用无毒橡胶材质制作。
进一步,所述定位架为圆形环状结构;所述瓶身为圆形筒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电机、第一传输滚轮、第二传输滚轮与送药组件;所述传输电机通过导线与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传输电机设置在支撑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传输滚轮与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传输电机与第一传输滚轮插接;所述第一传输滚轮、第二传输滚轮分别与送药组件相连接;所述传输电机带动第一传输滚轮转动,从而带动送药组件运动,将所需药瓶送到换药组件附近位置;所述第一传输滚轮通过送药组件带动第二传输滚轮运动;所述第一传输滚轮与第二传输滚轮共同作用,使送药组件保持紧绷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输滚轮与第二传输滚轮均为链轮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送药组件包括送药单元与连接板,相邻的送药单元通过连接板转动连接,形成环型链状结构;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送药单元的两侧;每个所述送药单元都设置编号。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为规则板状结构,两侧设置用于与送药单元转动连接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所述送药单元包括送药套筒、储存轴心与限位挡圈;所述送药套筒与储存轴心插接,送药套筒设置在储存轴心的外侧;所述限位挡圈分别设置在储存轴心内部的两侧;所述送药套筒将送药单元两侧的连接板分隔,限定连接板与送药单元的相对位置;将所述储存结构放入储存轴心内部,限位挡圈防止储存结构从储存轴心内部滑脱。
进一步,所述送药套筒为圆形管状结构;所述储存轴心为圆形管状结构;所述限位挡圈为圆形环状结构;所述送药套筒的内部直径大于储存轴心的外部直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储存轴心的外部直径;所述送药套筒的外部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限位挡圈的外部直径大于储存轴心的内部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59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