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4975.3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2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斌;于振兴;梁栋;周殷弘;王保栋;刘东;张双胜;熊俊驰;李灿;曾伟;凌永恒;王典;刘宁宇;魏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17/00;E04G17/065;E04G21/02;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潘育敏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包括施作混凝土柱的钢筋结构以及模板结构、配制混凝土浆料、浇注混凝土以及养护拆模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利用溜槽来将相应的浆料输送至混凝土柱的模板结构内部进行浇筑,能够有效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提高施工质量;同时,采用该施工方法可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柱的浇筑,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缩减了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柱是工业厂房中常见的混凝土支撑结构,传统的混凝土柱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常采用天泵或塔吊配合漏斗的方式进行施工。混凝土柱的高度与工业厂房的层高相适配,通常工业厂房的标准层高较高(一般在4-5m左右),因此相应的混凝土柱也较高,而此类混凝土柱若采用常规浇筑方式进行施工,由于混凝土自由落差较大,容易导致混凝土浆料在下落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拆模后混凝土柱表面易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为此,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柱,采用此种方式往往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增大的问题。此外,也有采用在天泵的泵口安装软质导管来进行浇筑的方式,由于泵送压力一般比较大,采用此种方式往往容易出现软质导管脱离泵口的情况,同时软质导管也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其能够有效避免在混凝土柱浇筑过程出现离析现象,防止拆模后的混凝土柱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作混凝土柱的钢筋结构以及模板结构;
S2.配制混凝土浆料;
S3.利用塔吊呆起装有混凝土浆料的漏斗,并在所述漏斗出料口连接溜槽,所述溜槽的出料口伸入混凝土柱的模板结构内部,随即开始浇筑混凝土柱,直至混凝土柱所有部分浇筑完成;
S4.对所述混凝土柱进行养护直至拆模。
可选的,步骤S2中,所述混凝土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水泥300份,石粉60份,粉煤灰70份,干砂150份,水洗砂710份,碎石600份,细石300份,水150份以及外加剂8份。
可选的,步骤S3中,在利用所述混凝土浆料浇筑混凝土柱前,先配制与混凝土浆料标号相同的砂浆,随后利用塔吊吊起装有砂浆的漏斗,并在所述漏斗的出料口连接溜槽,所述溜槽的出料口伸入至混凝土柱的模板结构的内底部,以在混凝土柱的模板结构的内底部浇筑形成桩底。
进一步的,所述砂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水泥330份,石粉90份,粉煤灰70份,干砂250份,水洗砂710份,细石200份,水150份以及外加剂9份。
进一步的,所述桩底厚度为30-50mm。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柱的模板结构包括侧模板、竖向背楞以及横向约束单元,所述横向约束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横向约束单元沿侧模板的高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间隔设置;
所述侧模板与混凝土柱的侧壁一一对应,所述竖向背楞设于侧模板外侧;
所述横向约束单元包括钢管以及对拉螺栓,所述钢管设于竖向背楞外侧且与竖向背楞相抵接,相邻两个所述钢管交错搭接并通过箍扣连接;所述对拉螺栓至少为两个,两个相对的所述侧模板之间通过一个对拉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模板开设有供对拉螺栓的螺杆穿过的通孔,位于所述通孔处的侧模板外侧设有密封垫,所述对拉螺栓的螺杆穿过密封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4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