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压气机性能退化预测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2459.7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4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寅;艾容申;周建;黄庆;王开柱;陈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南京燃机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30/28;G06N3/04;G06N3/0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洪生;李洪福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驱动 压气 性能 退化 预测 算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压气机性能退化预测算法,包括:S1、建立压气机性能变化评估模型;S11、采集电厂数据;S12、将压气机的效率和流动能力作为压气机性能变化评估的指标;S13、建立压气机的热力学模型;S14、通过所述热力学模型对压气机关键部件的效率和流动能力进行计算,得到理论上的效率和流动能力;S21、建立深度神经网络;S22、引入循环循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得到性能退化预测神经网络。本发明通过分析和处理压气机运行产生的大量数据,挖掘大数据与性能变化之间的隐藏关系来建立更为准确的压气机性能分析模型,可使得仿真试验更加接近真实机组的实际运行,模型具有更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气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压气机性能退化预测算法。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是以不断流动工质带动叶轮进行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化为输出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主要部件由压气机、燃烧室、透平和各类辅助系统组成。其中压力机负责压缩空气将常温常压的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再输入到燃烧室内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在透平中做功。因此压气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后续燃烧室和透平的性能,由于多变的运行过程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压气机经常出现如叶片结垢、叶片腐蚀等导致压气机性能下降的情况,所以需要建立其模型算法并进行相关仿真来对压气机性能下降进行分析和预测。
目前一般建立的压气机模型算法是机理模型算法,但由于压气机的特性曲线通常掌握在国外设备制造商手中,因此难以建立十分准确的机理模型算法,导致实际工作特性和建模算法的工作特性不符,算法模型的仿真与实际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驱动理论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建模算法逐渐成为压气机建模的主要趋势。综上所述,有待发明一种可以更准确的对压气机性能退化进行预测的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压气机性能退化预测算法,解决了现有压气机性能退化预测算法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压气机性能退化预测算法,包括:
S1、建立压气机性能变化评估模型;
S11、采集电厂数据;
S12、将压气机的效率和流动能力作为压气机性能变化评估的指标;
S13、建立压气机的热力学模型;
S14、通过所述热力学模型对压气机关键部件的效率和流动能力进行计算,得到理论上的效率和流动能力;
S15、通过列文伯格-马夸尔特方法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得到ISO标态折算神经网络;
S16、通过所述ISO标态折算神经网络建立关键部件的ISO标态折算模型;
S17、将所述电厂数据输入至ISO标态折算模型中,通过ISO标态折算模型将关键部件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效率和流动能力转化为满负荷、ISO工况下的值;
S18、将关键部件满负荷、ISO工况下的值进行横向对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效率和流动能力;
S2、建立压气机性能预测模型;
S21、建立深度神经网络;
S22、引入循环循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得到性能退化预测神经网络;
S23、将S11采集的电厂数据输入至性能退化预测神经网络中,得到预测退化的压气机效率和流动能力。
优选地,所述压气机热力学模型包括:压气机效率、压气机耗功和压气机流动能力;
所述压气机效率的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南京燃机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南京燃机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2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