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1425.6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7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胡黎明;夏志然;曹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8;C02F1/72;B09C1/00;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孙岩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场地 地下水 原位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的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包括多个抽水装置、多个注水装置,至少一个净化装置;多个抽水装置通过第一进水管道并联,多个进水装置通过第一出水管道并联;方案配置装置,用于确定抽水装置、进水装置和净化装置在污染场地中的位置和数量。本申请提供的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通过在污染场地对多个抽水装置、多个注水装置在不同位置的合理布置,可以形成复杂的地下水流场,使得修复系统所能处理的污染区域不再只是简单的一个点,而是一个面,能够对大面积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提高修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它可直接氧化降解污染物,通过溶解臭氧在水中分解可生成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氧化降解能力。然而臭氧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且很容易发生自分解,限制了臭氧在地下水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
微纳米气泡是指粒径在10nm至100μm之间的气泡,由于其比表面积大,气体传质效率高,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能有效弥补臭氧溶解效率低、稳定性差的缺陷,显著提高水中溶解臭氧浓度,极大提升修复效率;臭氧与微纳米气泡技术结合在污染地下水修复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抽水井与注水井是一维的,在地下水中只能形成很简单的一维单方向的地下水流场,只能应用于点状污染源或者污染范围很小的污染场地,限制了臭氧微纳米气泡修复系统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相关地下水污染修复只能应用于点状污染源或者污染范围很小的污染场地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一种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多个抽水装置,通过第一进水管道并联;多个注水装置,通过第一出水管道并联;至少一个净化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道连接;方案配置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抽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和所述净化装置在污染场地中的位置和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反应罐体,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反应罐体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臭氧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罐体外侧;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罐体外侧,与所述反应罐体通过第二进水管道在所述第一开孔处连通,与所述反应罐体通过第二出水管道在所述第二开孔处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与所述臭氧发生装置通过进气管道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水质监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罐体内部,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反应罐体内水体中各物质的浓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还包括:远程通讯装置,与所述第一水质监测装置通讯,用于接收所述反应罐体内水体中各物质的浓度,并对所述各物质的浓度进行实时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尾气回收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罐体外侧,所述反应罐体还包括第三开孔,所述臭氧尾气回收处理装置与所述反应罐体通过排气管道在所述第三开孔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监测井,设置在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包括所述抽水装置和所述注水装置之间,所述监测井包括第二水质监测装置,所述第二水质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污染场地的地下水的污染物浓度;所述远程通讯装置还与所述第二水质监测装置通讯,用于接收所述污染场地的地下水的污染物浓度,并对所述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还包括:调整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远程通讯装置传输的浓度信息,并基于所述浓度信息确定修复效果,根据所述修复效果对所述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浓度信息包括所述反应罐体内水体中各物质的浓度和/或所述污染场地的地下水的污染物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14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