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0963.3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6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佐斌;亢庆;严冬;黄伟杰;刘跃峰;王建国;唐建明;郭伟;周正权;姜学兵;刘松明;黄俊;赵晋兵;刘敏涛;秦沛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3/00;E02B3/06;E02B3/12;A01G2/10;A01G24/22;A01G24/27;A01G24/20;A01G24/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850000 西藏***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落差 高坡 河流 河岸 水生 生物 生境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方法,属于生态恢复技术领域,该生境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河岸带两侧设置生态石笼,形成生态石笼护岸;步骤(2):在河道顺水流方向设置阶梯式生态石笼,形成生态石笼底斜坡;步骤(3):在步骤(2)阶梯式生态石笼之间堆置生境块石和草本植物或灌丛,构建水生生物栖息区;步骤(4):在河岸带边坡区域扦插活灌木枝条,构建生境系统。本发明具有稳固河岸、为微生物和水生生物提供多孔隙生境的作用,同时通过营造河岸带植物适宜生长环境,构建了挺水‑浮水‑沉水植被群落,为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与重建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独立水系共有35个,最主要河流流域有16个,每条主干河流上又分布成百上千的支流,从干流到支流贯穿了城市、农田、水库、湖泊,每条河流的污染将会导致点、面源的污染、河口的污染和被污染,最终导致水生生物及鱼类省基受到威胁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电力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世界各国修建了许多大坝和堤堰等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在河道上修建大坝后,对天然河道产生了物理隔断。而城镇工业化程度提高以及人口密集,尤其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江段的污染依然相当严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排放依然影响着若干江段、支流和湖泊的整体水质状况,甚至日趋严重,威胁了水土资源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
高落差高坡降河流一般处在属高山峡谷地带,山高谷深,河道迂回曲折,交通条件差,对河岸带水生生物及鱼类生境恢复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未见一种适用于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方法。本发明首次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方法的报道,具有稳固河岸、为微生物和水生生物提供多孔隙生境的作用,同时通过营造河岸带植物适宜生长环境,构建了挺水-浮水-沉水植被群落,形成生境复杂多样性、物种丰富的水域生态系统,为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与重建提供保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河岸带水生生物的生境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河岸带两侧设置生态石笼,形成生态石笼护岸;
步骤(2):在河道顺水流方向设置阶梯式生态石笼,形成生态石笼底斜坡;
步骤(3):在步骤(2)阶梯式生态石笼之间堆置生境块石和草本植物或灌丛,构建水生生物栖息区;
步骤(4):在河岸带边坡区域扦插活灌木枝条,构建生境系统。
进一步地,步骤(1)中生态石笼靠近河岸带一侧设置有淤泥层,靠近河水一侧设置有渗透砖,淤泥层和渗透砖之间设置有碎石层。
进一步地,淤泥层、碎石层和渗透砖的宽度比为2~3:1:1。
进一步地,淤泥层中嵌置有水溶性的生态恢复袋,生态恢复袋中包括:水生植物种1~2质量份和水生植物生长复合基质15~25质量份。
进一步地,水生植物种包括挺水植物种、扎根浮叶植物种和沉水植物种;如藨草、荆三棱、水葱、再力花、菖蒲、香蒲、刺果酸模、石龙芮、水生鸢尾、雨久花等。
进一步地,水生植物生长复合基质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腐熟海藻20~25份、甘蔗渣15~20份、蘑菇渣5~8份、腐殖酸土3~8份、蚯蚓粪15~25份和0.1~0.5份混合菌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0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