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薄互层砂厚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0808.1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8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杜昕;范洪军;张显文;董建华;何明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朱燕鸥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正态分布 薄互层砂厚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薄互层砂厚预测方法,包括步骤:建立井点砂厚‑地震敏感属性交会图,其中横轴为井上统计的砂厚,纵轴为提取的井点地震敏感属性值;根据交会图分别统计砂厚均值、地震敏感属性均值、砂厚与地震敏感属性的协方差矩阵信息;利用所述砂厚均值、地震敏感属性均值以及砂厚与地震敏感属性的协方差信息绘制正态分布函数;输入新的地震敏感属性值至所述正态分布函数,根据所述正态分布函数逐样点计算每个样点的地震敏感属性值所对应的具有最大正态分布值的砂厚以及最大正态分布概率。所述预测方法提高了对于薄互层砂厚预测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定量反映砂厚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薄互层砂厚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厚度小于地震分辨率极限(即1/4波长)的薄互层累积砂体厚度预测是油田开发阶段储层预测重点研究内容。
现有薄互层累积砂体厚度预测主要基于经典楔形模型实验结论:“砂体厚度小于1/4波长时,地震振幅属性与砂体厚度近似呈线性相关性”,利用一次或二次函数拟合地震振幅属性与井点钻遇砂厚关系进行厚度预测。
然而,经典楔形模型试验基于无限泥岩背景中只发育一套砂体的假设,这与薄互层为更广泛发育的实际相矛盾,造成利用函数拟合地震振幅属性与砂厚关系进行薄互层砂厚预测存在较大误差,而该误差是由预测方法所依据的理论本身造成的,并不能通过优化地震属性或完善拟合关系来解决。另一方面,地球物理薄互层砂厚预测结果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与多解性,利用单一地震属性预测砂厚精度有限,而现有方法无法提供一种对于上述不确定性的相对定量的估计,这限制了砂厚预测结果在后续地质建模与油藏布井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薄互层砂厚预测方法,提供最大概率砂厚与砂厚可信度属性,前者反映砂厚平面分布,后者反映砂厚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薄互层砂厚预测方法,包括步骤:
利用油田已有钻井资料建立井点砂厚-地震敏感属性交会图,其中横轴为井上统计的砂厚,纵轴为提取的井点地震敏感属性;
根据交会图分别统计砂厚均值、地震敏感属性均值、砂厚与地震敏感属性的协方差矩阵信息;
利用所述砂厚均值、地震敏感属性均值以及砂厚与地震敏感属性的协方差信息绘制正态分布函数;
输入新的地震敏感属性至所述正态分布函数,根据所述正态分布函数逐样点计算每个样点的地震敏感属性值所对应的具有最大正态分布值的砂厚以及最大正态分布概率;
按照样点位置依次输出具有最大正态分布值的砂厚以及最大正态分布概率,形成最大概率砂厚与砂厚可信度属性。
优选的,所述利用统计得到的砂厚均值、地震敏感属性均值、砂厚与地震敏感属性的协方差矩阵绘制正态分布函数的具体方法为:
以砂厚-地震敏感属性交会图为底图,将砂厚与地震敏感属性均匀剖分成M×N的网格,其中M为砂厚剖分的段数,N为地震敏感属性剖分的段数;
利用所述正态分布函数计算所述网格中每个样点的正态分布值并以散点形式绘制在底图上,根据散点的正态分布值勾绘出K条等值线,其中K为预先定义的等值线条数,即得到高斯概率分布平面图。
优选的,所述砂厚与地震敏感属性的协方差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式(1)中Σ为协方差矩阵,xthick为砂体砂厚组成的列向量,xattr为地震敏感属性组成的列向量,cov(·)为协方差计算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0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