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0540.1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5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安伟国;韦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惟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念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家用电器 控制系统 | ||
1.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端,用于将个人生活习惯以及个人信息设置于服务器内;
监控端,设置于室内的多处居室内,用于对进入人员的人脸信息进行监控,将监控信息传递于服务器内;
服务器,包括处理终端和控制终端,处理终端对个人生活习惯以及个人信息进行存储,处理终端同时对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得到处理信息,生成对应的人脸识别标记,针对于未设置个人生活习惯的人员,所述处理终端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匹配对应的生活习惯数据包,生活习惯数据包存储于处理终端内,监控端监测到进入人员的人脸信息,处理终端再次对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匹配对应的个人生活习惯或生活习惯数据包,对设备终端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信息包括脸部识别信息、年龄和性别,个人生活习惯包括个人喜好的灯光强度、空调温度以及窗帘打开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终端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方式为:
S1、对脸部识别信息进行提取,与处理终端内部的比对人脸五官坐标模板进行比对,提取五官中心点的坐标点Zk(Xk,Yk),其中Xk为横向坐标点值,Yk为竖向坐标点值,其中k=1、2、……、5;
S2、采用得到欧式距离值ZBk,将对应的欧式距离值ZBk作为人脸识别标记,并将对应人员的人脸识别标记进行存储;
S3、将个人信息内部的年龄标记为Ni,并同时对性别信息进行提取,其中i代表不同的人员,i为正整数,i=1、2、……、n,采用得到比对值BDi,为修正因子,取值为0.87652;
S4、处理终端内部设置有性别区分单元,以及比对阈值Y和比对阈值U,性别区分单元对性别信息进行提取区分,通过区分结果与生活习惯数据包进行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生活习惯数据包共有四种,分别为第一生活习惯数据包、第二生活习惯数据包、第三生活习惯数据包以及第四生活习惯数据包,生活习惯数据包处于更新状态,更新周期为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性别区分单元对性别信息进行提取区分的方式为,若为男性,将比对值BDi与比对阈值Y进行比对,当BDi≤Y时,提取第一生活习惯数据包,并将第一生活习惯数据包与对应人员进行绑定存储,当BDi>Y时,提取第二生活习惯数据包,并将第二生活习惯数据包与对应人员进行绑定存储,若为女性,将比对值BDi与比对阈值U进行比对,当BDi≤U时,提取第三生活习惯数据包,并将第三生活习惯数据包与对应人员进行绑定存储,当BDi>U时,提取第四生活习惯数据包,并将第四生活习惯数据包与对应人员进行绑定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终端再次对人脸信息进行处理的方式为:计算得到对应的欧式距离值ZBk,提取处理终端内部所存储的对应的人脸识别标记,通过人脸识别标记匹配个人生活习惯,若存储有,直接进行提取,若没有,对内部的生活习惯数据包进行提取,将所提取的生活习惯数据包或个人生活习惯输送至控制终端内,对居室内部的设备终端进行控制,使设备终端进行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备终端为外部的家用电器,所述控制终端对家用电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机终端,用于对服务器发送控制指令,服务器接收到对应的控制指令,对设备终端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运行,同时控制终端外部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于室内,外部人员通过对控制器进行控制,对设备终端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手机指令以及控制器指令排列为第一优先级,控制终端对手机指令以及控制器指令优先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惟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惟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05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