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喷雾实验的自动化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0077.0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8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李志远;蒋彦龙;朱发兴;陈和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9/00 | 分类号: | B01L9/00;B01L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喷雾 实验 自动化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喷雾实验的自动化平台,包括四根直杆形成的矩形框架、于矩形框架四个角固定的纵向杆、两个第一滑块、滑杆以及两个电机,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连接;还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齿轮、两个配合件、加热板、第二滑块;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垂直;第一齿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纵向杆内;第二齿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配合件内,配合件固定于第一滑块上;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杆上,加热板安装于第二滑块上,钢板置于加热板上;电机轴上均设有齿轮,齿轮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啮合;其中一个电机固定于滑杆上,另一个固定于第二滑块上。本发明能够自动调整钢板在喷雾覆盖区位置与姿态、自动设置钢板的温度来模拟钢板冷却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喷雾实验的自动化平台。
背景技术
船舶航行于海洋时,甲板钢板在太阳的直射下,温度可以达到60--80摄氏度,甲板高温对工作人员与舰载设备都有着巨大危害。目前,船舶甲板冷却降温主要依托海水喷雾技术。当进行探究海水喷雾对甲板钢板冷却效能的实验时,采用对小型钢板进行喷雾冷却并辅以不断改变小型钢板在喷雾覆盖区位置与姿态的方法,来模拟甲板钢板不同位置、姿态的冷却过程。
目前采用的方法需要人工频繁对小型钢板水浴加热,并在实验中不断手动调整小型钢板姿态、位置,对人力需求较大且效率低下,并且实验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喷雾实验的自动化平台,能够自动的调整钢板在喷雾覆盖区位置与姿态、自动设置钢板的温度来模拟甲板钢板不同位置、姿态的冷却过程,提高模拟的效率。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喷雾实验的自动化平台,包括四根直杆形成的矩形框架、于矩形框架四个角固定的纵向杆、滑动设置于直杆上的两个第一滑块、滑杆以及两个电机,所述的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连接;还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齿轮、两个配合件、加热板、第二滑块、钢板;所述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垂直;第一齿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纵向杆内;第二齿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配合件内,所述的配合件固定于第一滑块上;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杆上,加热板安装于第二滑块上,钢板置于加热板上;每个电机的电机轴上均设有齿轮,齿轮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啮合;其中一个电机固定于滑杆上,另一个电机固定于第二滑块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通过设置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在电机的带动作用下,齿轮转动带动滑块于直杆上运动,使得放置在加热板上的钢板能够在矩形框架的长度、宽度两个方向上运动;通过调整加热板的温度可以模拟不同温度的钢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基板、涡轮、与涡轮啮合的蜗杆,所述的基板位于加热板与第二滑块之间;基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支撑件,每个支撑件内安装有第一轴承,蜗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轴承内;基板上还安装有一电机,涡轮位于电机的电机轴上;加热板的一端固定于蜗杆上并随着蜗杆转动而翻转,加热板上还设有固定钢板的的固定孔。通过设置涡轮与蜗杆的配合,电机带动涡轮转动,进而带动蜗杆上固定的加热板翻转,固定于加热板上的钢板的姿态随之得以调整。
进一步的,基板与第二滑块之间安装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底座、固定于旋转底座上的舵机和轴承组、位于轴承组件上的旋转传动板;所述轴承组件位于舵机的外围,旋转传动板上设有供舵机的舵机轴插入的配合孔,旋转传动板与基板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机构可以调整钢板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配合件包括固定块、与固定块固定连接的L形插件;固定块用于与第一滑块固定;插件远离固定块的端部向外延伸出凸出块,且该凸出块具有供第二齿条插入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齿条位于直杆的正上方,配合件固定于第一滑块的底面;直杆上设有第一齿条支架,第一齿条支架用于支撑第一齿条。
进一步的,轴承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和承载第二轴承的第二轴承底座,第二轴承底座固定于旋转底座上,旋转传动板位于第二轴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0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