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8611.9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3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李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椎间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人工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髓核假体和下终板;上终板下表面设有球形凹槽;髓核假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头部和基座部,基座部位于球头部的下方,球头部和上终板的球形凹槽相互贴合且能够相对转动,基座部的侧面设有多个沿基座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缓冲孔;下终板设有连接插槽,基座部与连接插槽装配连接。本发明的人工椎间盘假体,髓核假体和上终板之间能够实现万向转动,保证植入后人体的运动的灵活性,另外在基座部的周向设置的缓冲孔能够实现缓冲功能,在脊柱在各个方向弯曲时可以通过缓冲孔进行缓冲,避免人工椎间盘假体对相邻的椎体造成损伤,能够更接近原有人体椎间盘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人工颈椎间盘作为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前方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更多人长期伏案面对电脑、车祸频发造成的颈椎损伤逐年增加,颈椎病发病率快速攀升。颈椎病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非手术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相当比例的患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临床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方法,尤其前路钢板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颈椎序列的稳定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块下沉、移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前路融合术手术仍存在一些遗憾,尽管有效解除病变节段症状,但融合术会导致病变节段生理活动度丧失,相邻节段运动及负荷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邻近节段退变。随着患者对术后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术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形成了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手术方法生。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重建病变阶段的关节功能,所以又叫颈椎间盘成型术,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下终板以及上终板和下终板之间的髓核假体组,能够维持颈椎序列稳定,保留运动功能,降低邻近节段间盘的压力,进而减少邻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椎间盘的髓核假体为金属材质,上终板和下终板之间的间距无法改变,脊柱受压时人工椎间盘无法实现真实椎间盘的缓冲功能,容易对人工椎间盘临近的椎体造成损伤。
基于以上问题,亟需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以使其具有良好的缓冲功能,使其更接近原有人体椎间盘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包括:
上终板,其下表面设有球形凹槽;
髓核假体,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头部和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位于所述球头部的下方,所述球头部和所述上终板的球形凹槽相互贴合且能够相对转动,所述基座部的侧面设有多个沿所述基座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缓冲孔;
下终板,其设有连接插槽,所述基座部与所述连接插槽装配连接。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部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缓冲孔沿所述基座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孔为盲孔,所述缓冲孔的轴向与所述基座部的径向平行,所述缓冲孔的深度小于所述基座部设置所述缓冲孔位置的半径。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部呈阶梯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凸缘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球头部和所述凸缘部,所述缓冲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插槽呈阶梯孔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的小孔和大孔,所述凸缘部装配在所述大孔中,所述凸缘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8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