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感器漆包线损伤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8357.2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4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孔致鹏;陈俊龙;翁新全;许静玲;柯银鸿;刘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天诚欣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66 | 代理人: | 张浠娟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漆包线 损伤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漆包线损伤的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高低温循环变化,若传感器的线圈铜导体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损伤,在高低温循环变化中铜导体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热胀冷缩现象,漆包线铜线损伤处在温度升高时受到张力导致损伤处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导致电阻增大,而在温度降低时,漆包线又恢复原有状态;在铜导体损伤处会因热胀冷缩而短时发生漆包线似断非断而又恢复的情况,当铜导体出现似断非断的情况时,线圈电阻会变大,但是对未损伤的铜导体则无影响,从而线路检测系统可以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漆包线损伤但还未出现断线或短路时的情况进行检验,防止有缺陷的产品流出给客户,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损伤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感器漆包线损伤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位移传感器或者角位移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均是针对漆包线断线或短路进行检验,这些检验方法是针对出现明显的断线问题或者短路问题进行检验,主要用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进行在线自检,而针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漆包线损伤但还未出现断线或短路时的情况无法进行检验,不能防止有缺陷的产品流出给客户,从而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漆包线损伤检测过程中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漆包线损伤的检测方法,用以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漆包线损伤但还未出现断线或短路时的情况进行检验,防止有缺陷的产品流出给客户,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传感器漆包线损伤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待检测的传感器置于温度箱内,传感器中线圈的两端连接至线路检测系统,控制温度箱内的温度在-55℃~215℃区间内循环变化,循环变化次数为5-10次,温度变化速率为10℃/min;
步骤2、利用线路检测系统中的断线检测模块实时测量线圈的电阻值,并将该电阻值反馈给线路检测系统中的主控模块;
步骤3、当电阻值呈线性变化时,主控模块控制线路检测系统中的故障指示灯亮绿灯,指示线圈正常未损伤;当电阻值存在突然增大或减小时,主控模块控制线路检测系统中的故障指示灯亮红灯,指示线圈异常损伤;
步骤4、检测人员根据故障指示灯将传感器取出分类:未亮过红灯的合格产品和有亮过红灯的不合格产品。
优选的,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利用断线检测模块测量线圈的电阻值时,通过线路检测系统中的低通滤波器滤除外接环境的高频电磁干扰,防止高频电磁干扰引起断线误判。
优选的,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当主控模块控制线路检测系统中的故障指示灯亮红灯时,线路检测系统中的信号锁存模块锁定故障指示灯亮红灯;
步骤4.1、取出不合格产品后,检测人员通过线路检测系统中的复位按键控制故障指示灯恢复初始状态。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通过高低温循环变化,若传感器的线圈铜导体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损伤,在高低温循环变化中铜导体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热胀冷缩现象,漆包线铜线损伤处在温度升高时受到张力导致损伤处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导致电阻增大,而在温度降低时,漆包线又恢复原有状态;在铜导体损伤处会因热胀冷缩而短时发生漆包线似断非断而又恢复的情况,当铜导体出现似断非断的情况时,线圈电阻会变大,但是对未损伤的铜导体则无影响,从而线路检测系统可以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漆包线损伤但还未出现断线或短路时的情况进行检验,防止有缺陷的产品流出给客户,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8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