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乳香或醋乳香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94271.2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1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秋;潘英妮;王冬梅;郭静妍;任舒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61P7/02;A61P1/04;A61P1/06;A61P15/00;A61P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香 分离 得到 多糖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从乳香或醋乳香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利用水提醇沉,Sevage除蛋白方法得到乳香及醋乳香粗多糖。随后利用DEAE‑52纤维素对粗多糖进行柱分离,随后利用G‑50和G‑100凝胶进行细分,分别在乳香和醋乳香中各分离得到两种单一多糖,并对所述单一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结构进行解析,确定上述四种单一多糖的化学结构。在药效学研究中,根据Raw264.7细胞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单一多糖具有一定免疫活性,大鼠寒凝血瘀实验表明本发明多糖单体有一定抗血瘀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从乳香或醋乳香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乳香是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乳香性温、味辛、苦,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胃脘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从中医角度看,乳香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血淤证”是中医病证名。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多因外伤、跌仆,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或气滞血行不畅,或因寒而血脉凝滞,或因热而血液浓缩壅聚,或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等,导致瘀血内阻。血瘀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如针刺、固定、拒按、夜间加重。体表肿块青紫,腹内肿块坚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大便色黑如柏油状。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眼下紫斑,肌肤甲错,腹部青筋显露,皮肤出现丝状红缕。妇女经闭,或为崩漏。舌质紫暗、紫斑、紫点,舌下脉络曲张,或舌边有青紫色条状线,脉涩,或结代,或无脉。血瘀证对应于西医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等等。此外,从西医角度看,乳香还可以用于治疗克罗恩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痛经和胃溃疡等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对乳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萜类、烷烃类、挥发油、多糖等,其中萜类和挥发油为乳香的主要药效成分。研究发现,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溃疡、神经保护、肝肾保护、血管保护等活性。
炮制会使药物中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药效作用增强。乳香的炮制方法有酒制、醋炙、烘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仅收载醋炙。醋乳香是生品乳香醋炙炮制后的又一中药,醋乳香副作用较小,醋炙后可以增强乳香活血散瘀的作用,与生品乳香相比可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有研究表明,醋炙后乳香降低血小板粘性的作用增强,能够更好发挥临床作用。
但是,目前关于乳香多糖报道较少,特别是醋乳香多糖的组成及应用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首次从乳香或醋乳香中分离得到的几种多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治疗血瘀证以及其他相关疾病方面的用途。
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发明:
在第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乳香或醋乳香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所述多糖类化合物的单糖组成选自GlcA、Glc、Gal和Ara的三种或全部四种,所述多糖类化合物是酸性多糖,以重量百分比计,从乳香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的多糖含量在50%以上和糖醛酸含量在14%以上,从醋乳香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的多糖含量在60%以上和糖醛酸含量在19%以上。
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多糖类化合物中,从乳香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为FRA-1和FRA-2,所述FRA-1的分子量为384-1929kDa和所述FRA-2的分子量为471-2048kDa;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FRA-1包含70.5±4.2%多糖和14.9±1.1%糖醛酸,所述FRA-2包含57±3.7%多糖和21.1±3.6%糖醛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4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