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驱虫的中药口服液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1929.4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2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胡依凡;余东辉;邱天宝;李向阳;胡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颖河(焦作)中药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9 | 分类号: | A61K36/889;A61K36/896;A61K9/08;A61P3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454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驱虫 中药 口服液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驱虫的中药口服液及其生产工艺,属于中药领域,包括以下原料:槟榔8‑16份、鹤草芽4‑10份、雷丸3‑9份、苦楝皮2‑8份、鹤虱3‑9份、榧子5‑10份、使君子6‑13份、贯众2‑6份、木香3‑5份、南瓜子6‑12份、乌梅4‑9份、黄柏1‑7份、白头翁2‑6份、石榴皮6‑12份、黄荆根4‑8份、芦荟3‑9份。本发明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无毒副作用,驱虫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驱虫的中药口服液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驱虫药是指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蛔虫、绦虫、钩虫、蛲虫等)所引起的疾患,可以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药物。服用驱虫药可麻痹或杀死虫体,使虫排出体外,能得到根本治愈。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其药残量、卫生质量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动物寄生虫病在治疗时一般采用化学合成的药物即西药,给药后对机体会留下药物的残留物质,给肉类产品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小,药性弱些,但药效持久,作用较全面性,不会在体内残留。另外,抗生素及化学合成剂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中药源于自然,多数野生,其来源广、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存储方便不易变质。一般中药的药效发挥较慢,服用不太方便
肠胃疾病是影响动物幼崽发育、成长及成年动物身体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绦虫及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的感染也是动物界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严重的影响着动物的正常生长和身体状况,而一般中药发挥药效较慢且服用不太方便,因此,开发研制一种安全、疗效较好的用于驱虫的药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驱虫的中药口服液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无毒副作用,驱虫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驱虫的中药口服液,所述中药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槟榔8-16份、鹤草芽4-10份、雷丸3-9份、苦楝皮2-8份、鹤虱3-9份、榧子5-10份、使君子6-13份、贯众2-6份、木香3-5份、南瓜子6-12份、乌梅4-9份、黄柏1-7份、白头翁2-6份、石榴皮6-12份、黄荆根4-8份、芦荟3-9份。
进一步的,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
槟榔10-14份、鹤草芽6-8份、雷丸5-7份、苦楝皮4-6份、鹤虱4-7份、榧子6-8份、使君子8-11份、贯众3-5份、木香3-5份、南瓜子7-10份、乌梅5-8份、黄柏2-5份、白头翁3-5份、石榴皮7-10份、黄荆根5-7份、芦荟4-7份。
更进一步的,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
槟榔12份、鹤草芽7份、雷丸6份、苦楝皮5份、鹤虱5份、榧子7份、使君子10份、贯众4份、木香4份、南瓜子8份、乌梅6份、黄柏3份、白头翁4份、石榴皮8份、黄荆根6份、芦荟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口服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槟榔、鹤草芽、雷丸、苦楝皮、鹤虱、榧子、使君子、贯众、木香、南瓜子、乌梅、黄柏、白头翁、石榴皮、黄荆根和芦荟,放入水中浸泡;
(2)向所述步骤(1)浸泡后的各原料中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滤液及滤渣;
(3)向所述步骤(2)获得的滤渣中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滤液;
(4)将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收集的滤液混合,离心、收集上清液,浓缩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颖河(焦作)中药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颖河(焦作)中药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19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