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底灰处理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9719.1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栋;张语婷;李大伟;朱杰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 |
主分类号: | C04B7/28 | 分类号: | C04B7/28;C04B2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焚烧 处理 激发 材料 制备 工艺 | ||
1.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底灰处理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煅烧消泡预处理
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颗粒在马沸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1050-1100℃,持续恒温煅烧10-30分钟;
S2: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破碎预处理
使用颚式破碎机对煅烧熔融成块体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进行破碎,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破碎为直径4.53-5.03mm的小块状颗粒;
S3: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球磨预处理
经球磨机对所述S2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小块状颗粒球磨15-60分钟;
S4:碱激发剂溶液配制
将氢氧化钠和水混合,制得碱激发剂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与水的体重比为(1:15)-(1:5);
S5: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碱陈化消泡预处理
将经过所述S2与S3处理后的底灰与S4中碱激发剂溶液混合,拌合均匀形成浆体,静置1-3小时进行碱陈化预处理,其中碱激发剂溶液与底灰的体重比为(1:5)-(3:1);
S6:碱激发胶凝材料浆体制作
首先将矿渣粉与熟石灰粉,加入到所述S5中静置陈化后的底灰浆体中并快速搅拌,搅拌速率为260-320r/min,搅拌时长为1-2min,然后将液态硅酸钠与砂加入到所述S5中静置陈化后的底灰浆体中并快速搅拌,搅拌速率为260-320r/min,搅拌时长为0.5-1min,矿渣粉与底灰浆体的体重量比为(1:11)-(3:1),熟石灰粉与底灰浆体的体重量比为(1:100)-(1:10),液态硅酸钠与底灰浆体的体重量比为(1:10)-(1:3),砂与底灰浆体的体重量比为(2:1)-(10:1);
S7:碱激发胶凝材料试件
将碱激发胶凝材料浆体注入模具中振动成型,在常温条件下养护至脱模,得到碱激发胶凝材料试件;
S8:将碱激发胶凝材料试件进行蒸养,蒸养温度为40-60℃,蒸养时间为5-15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底灰处理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煅烧消泡预处理
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颗粒在马沸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1030℃,持续恒温煅烧15分钟;
S2: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破碎预处理
使用颚式破碎机破碎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进行破碎,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破碎为直径小于4.75mm的块状颗粒;
S3: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球磨预处理
经过球磨机对所述S2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块状颗粒球磨30分钟;
S4:碱激发剂溶液配制
将氢氧化钠和水混合,制得碱激发剂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与水的体重比为1:10;
S5: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碱陈化消泡预处理
将经过所述S2与S3处理后的底灰与S4中碱激发剂溶液混合,拌合均匀形成浆体,静置2小时进行碱陈化预处理,,其中碱激发剂溶液与底灰的体重比为1:1;
S6:碱激发胶凝材料浆体制作
首先将矿渣粉与熟石灰粉,加入到所述S5中静置陈化后的底灰浆体中并快速搅拌,搅拌速率为300r/min,搅拌时长为1.5min,然后将液态硅酸钠与砂加入到所述S5中静置陈化后的底灰浆体中并快速搅拌,搅拌速率为300r/min,搅拌时长为0.8min,矿渣粉与底灰浆体的体重量比为2:1,熟石灰粉与底灰浆体的体重量比为1:50,液态硅酸钠与底灰浆体的体重量比为1:5,砂与底灰浆体的体重量比为5:1;
S7:碱激发胶凝材料试件
将碱激发胶凝材料浆体注入模具中振动成型,在常温条件下养护至脱模,得到碱激发胶凝材料试件;
S8:将碱激发胶凝材料试件进行蒸养,蒸养温度为50℃,蒸养时间为10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底灰处理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煅烧在O2条件下煅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底灰处理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液态硅酸钠为钠水玻璃,模数3.0,波美度37度;
所述S6中砂为河砂,连续级配,细度模数在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未经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97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