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依赖高湿愈合的低碳轻简化贴接式嫁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9711.5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1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顺;张长远;吴廷全;史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31/00;A01G22/05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刘桢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依赖 愈合 低碳轻 简化 贴接式 嫁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依赖高湿愈合的低碳轻简化贴接式嫁接方法,砧木和接穗的培养,砧木和接穗的处理,砧木和接穗的嫁接,嫁接苗愈合管理;在砧木和接穗的处理和嫁接过程中,均保留接穗的根系,接穗的根系处于培养基质中,用于给接穗补充水分,进而改变了蔬菜嫁接愈合对高温、高湿、弱光环境的高度依赖生产现状,有助于减少嫁接愈合期病虫害爆发的几率,能够节省愈合期额外的农资与能源投入,符合农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植物的嫁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依赖高湿愈合的低碳轻简化贴接式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嫁接,是把一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
嫁接可以合力重组利用砧木和接穗的优良性状。采用抗性优良的砧木嫁接是解决蔬菜连作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此外,嫁接也能使蔬菜更加健壮,达到减肥减药增产的作用,是一项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因此,嫁接在果蔬育苗中被广泛应用,年产值达数百亿元。嫁接育苗过程中,嫁接愈合环节最为重要,该环节操作繁琐,需要提供较为特殊的愈合环境(高温、高湿、弱光等)。生产中愈合期也长达一周之久,期间需要搭小拱棚、覆膜保湿、挂遮阳网遮光、揭膜透气等操作,以上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设施设备、材料、能源等生产成本的投入,伴随着产生大量CO2气体。此外,高温高湿愈合管理繁琐,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嫁接育苗工厂因愈合期间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嫁接育苗事故时有发生。目前,虽然大型的育苗工厂普遍配备了嫁接愈合室(内部安装愈合栽培架、LED灯、空调、加湿器等),能够综合调控嫁接愈合期间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可以显著提高嫁接愈合效率和质量。但是,上述设备造价贵、能耗高、操作空间有限,生产中的使用占有率并不高。此外,嫁接愈合期间种苗需要持续暴露在高温、高湿、弱光的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该环境会延长育苗周期,并且易导致苗期病害的传播与爆发,以及愈合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始终对工厂化育苗的健康安全生产有着较大的威胁。
目前生产中主要的主流嫁接育苗方法有顶插接、贴接、劈接等,上述方法没有较好的改进和提升嫁接愈合效率,进而带来嫁接育苗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当下绝大多数主流的蔬菜嫁接技术都需要完全切断接穗根部,断根后由于没有根系供水,在正常环境下接穗会快速失去水分而萎蔫死亡。为保证嫁接愈合成功,必须要利用高温、高湿、弱光的环境条件(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来防止接穗失水萎蔫死亡,以保证嫁接苗完成愈合。综上,高温、高湿、弱光的嫁接愈合环节是限制嫁接育苗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为关键障碍;也是导致目前嫁接育苗技术发展停滞的根本原因。
针对嫁接愈合对高温、高湿、弱光环境的依赖现状,探索建立更低要求的愈合方法,有助于简化嫁接育苗管理过程,降低嫁接育苗技术难度,提升嫁接育苗效率。
发明内容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的最关键部位,如果在嫁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切割接穗,保证接穗茎的部分维管束仍连接根系,就可以保证接穗在嫁接愈合期间不会因失水死亡,同时也能创造足够的嫁接愈合创伤面,理论上就可以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完成嫁接愈合,避免嫁接愈合的特殊环境要求,提升嫁接愈合效率,进而带来蔬菜嫁接育苗的突破性变革。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依赖高湿愈合的低碳轻简化贴接式嫁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砧木和接穗的培养,S2砧木和接穗的处理,S3砧木和接穗的嫁接,S4嫁接苗愈合管理;
其中,在步骤S2和S3中,均保留接穗的根系,用于给接穗补充水分。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采用贴接法进行嫁接,嫁接后仍然保留接穗的根系,接穗的根系处于湿润的培养基质中。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对于茄果类接穗,沿着接穗的茎的轴向削去部分茎,产生嫁接愈合伤口,保留部分维管束联通根系;
对于瓜类接穗,沿着接穗的胚轴的轴向削去部分胚轴,产生嫁接愈合伤口,保留部分维管束联通根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9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