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9421.0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成;王向东;张立军;陈崇明;车凯;石荣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素静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电厂 湿法 脱硫 废水 排放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方法及系统,包括池体、固定架、鼓风机和絮凝反应盘,所述池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金属管,金属管的下端安装有喷头,固定架的上方设有三通水管,池体的内部设有套筒,套筒的内部设有丝杆,套筒的内部还设有活动板,固定架的左侧壁安装有鼓风机,池体的底部安装有絮凝反应盘,本发明通过设置鼓风机、絮凝反应盘,对底层污水进行絮凝反应,通过设置套筒、活动板、可旋转的喷头实现循环喷淋,扩大了喷洒范围,增大了污水与絮凝剂的接触面,使污水与絮凝剂接触更加充分,提高絮凝反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脱硫废水主要是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石灰石/石膏法)过程中吸收塔的排放水。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的平衡,防止烟气中可溶部分即氯浓度超过规定值和保证石膏质量,必须从系统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自石膏脱水和清洗系统。废水中含有的杂质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其中很多是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严格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
脱硫废水处理包括以下4个步骤:
1)废水中和反应池由3个隔槽组成,每个隔槽充满后自流进入下个隔槽,在脱硫废水进入第1隔槽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浆液,通过不断搅拌,其pH值可从5.5左右升至9.0以上。
2)使用重金属沉降剂,重金属沉淀Ca(OH)2的加入不但升高了废水的pH值,而且使Fe3+、Zn2+、Cu2+、Ni2+、Cr3+等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一般情况下3价重金属离子比2价离子更容易沉淀,当pH值达到9.0~9.5时,大多数重金属离子均形成了难溶氢氧化物。同时石灰浆液中的Ca2+还能与废水中的部分F-反应,生成难溶的CaF2;与As3+络合生成Ca(AsO.3)2等难溶物质。此时Pb2+、Hg2+仍以离子形态留在废水中,所以在第2隔槽中加入有机硫化物(TMT—15),使其与Pb2+、Hg2+反应形成难溶的硫化物沉积下来。
3)絮凝反应
经前2步化学沉淀反应后,废水中还含有许多细小而分散的颗粒和胶体物质,所以在第3隔槽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FeClSO4,使它们凝聚成大颗粒而沉积下来,在废水反应池的出口加入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电解质作为助凝剂,来降低颗粒的表面张力,强化颗粒的长大过程,进一步促进氢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沉淀,使细小的絮凝物慢慢变成更大、更容易沉积的絮状物,同时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也沉降下来。
4)浓缩/澄清絮凝后的废水从反应池溢流进入装有搅拌器的澄清/浓缩池中,絮凝物沉积在底步并通过中立浓缩成污泥,上部则为净水。大部分污泥经污泥泵排到灰浆池,小部分污泥作为接触污泥返回废水反应池,提供沉淀所需的晶核。上部净水通过澄清/浓缩池周边的溢流口自流到净水箱,净水箱设置了监测净水pH值和悬浮物的在线监测仪表,如果pH和悬浮物达到排水设计标准则通过净水泵外排,否则将其送回废水反应池继续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现有技术中的脱硫废水在絮凝反应过程中,污水与絮凝剂接触不充分,絮凝反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9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