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包防凝露验证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7929.7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1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陆大伟;罗闪闪;章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凌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14 | 分类号: | G01N25/14;G01N25/66;G01R31/3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鑫康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包防凝露 验证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防凝露验证装置及其方法。为克服无法很好地从各个方面模拟电池包在实际工作中的特性,达到真实的验证效果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包含电池包实际使用的密封件、防爆阀和除湿片的验证装置,验证装置还包括箱体、箱盖、预留接口、水分检测装置以及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的接头在箱体内部,显示端在箱体外。一种动力电池包防凝露验证方法,结合恒定湿热试验和交变湿热试验,计算露点温度与检测温度比较,实时观察箱体内的温湿度数据,得到电池包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凝露情况。验证在不同凝露产生机理下电池包防凝露的有效性,在研制阶段早期就对电池包防凝露设计方案进行验证避免后期验证失败产生的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动力电池防凝露验证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是车辆能源动力的提供者;电池包在长期使用中,海拔变化情况下和温湿度交变等环境下,水蒸气会从防爆透气阀等部位进入到电池包内部产生凝露,凝露会减小电气间隙,导致高压绝缘失效,或直接造成电气短路,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电池发生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主流厂家会通过在电池包内放置氧化铝、干燥剂盒、透气吸湿片、带吸湿片的防爆阀等除湿装置吸收内部湿气,减少凝露发生。考虑到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质保要求,对防凝露方案的有效性的验证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防凝露方案的验证方法一般有3个层级,零部件级别、电池包整包级别和整车级别,零部件级别一般由供应商完成,此类验证由于难以模拟电池包实际使用场景,验证的有效性难以保证;电池包整包级别和整车级别则一般需要在研制开发阶段完成之后进行,尤其是未来电池包与车身集成一体化设计方案,由于整车框架作为电池包上盖,在研发阶段早期无法验证问题,而在研发阶段完成后,若验证出现问题,改进的成本较高,也会延长开发时间。根据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和调研,目前没有一种可以较好模拟电池包实际设计特性的验证装置和行之有效的电池包防凝露有效性的验证方法。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电池包结露测试方法”,公开号为“CN108535654A”,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待测电池包,将待测电池包充50%的电,并检测待测电池包性能;S2.将待测电池包置于温度箱中,所述待测电池包与制冷系统连接,所述温度箱温度调节至60~70℃;S3.电池包在温度60~70℃,湿度90%~95%的条件下,放置330小时;S4.电池包在湿度90%~95%,设置不同的温度的条件下,放置240小时,其中每24小时进行一次性能检测;S5.重复一次步骤S3、S4;S6.电池包在温度60~70℃,湿度90%~95%的条件下,再放置330小时;S7.进行性能检测。该方案为整包测试,存在以上分析中提到的整包测试的缺陷。在研发阶段早期无法验证问题,而在研发阶段完成后,若验证出现问题,改进的成本较高,也会延长开发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很好地从各个方面模拟电池包在实际工作中的特性,达到真实的验证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包防凝露验证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动力电池包防凝露验证装置包括电池包模拟装置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电池包模拟装置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通过紧固件与箱体连接,所述箱盖与箱体连接处设置密封件,所述箱体上设置预留接口,所述箱盖上安装有防爆阀,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箱体内底部还设置有水分检测装置,所述水分检测装置用于对试验结果的目视检查;温湿度传感器的接头设置在箱体内部,温湿度传感器的显示端设置在箱体外部,温度传感器接头通过所述预留接口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显示端连接。水分检测装置利用对水汽的敏感反应展现出不同的视觉特征,通过水分检测装置提供的目视检查功能,试验人员可以直观地通过视觉感受到试验中是否产生凝露。将温湿度传感器的显示端通过接口引出箱体外,试验人员可以实时观测到箱体内部的数据变化,可以随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过程,从而对产生水汽凝露时的电池包状态特征及时掌握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凌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凌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79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一致性计算及校验方法
- 下一篇:光谱成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