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7189.7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3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昊宸;田鑫;王学良;王君豪;刘淼;李华杰;郭春生;李蒸;黑吉芳;侯蕊;李文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H01L35/24;H01L35/32;H01L35/34 |
代理公司: | 青岛仟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9 | 代理人: | 纪尚旭 |
地址: | 26420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器 冷凝器 互换 环路 热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包括至少三个换热部件,分别是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一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二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二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三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三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一换热部件管路、第二换热部件管路和第三换热部件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一阀、第二阀和第三阀,第一换热部件管路、第二换热部件管路和第三换热部件管路是并联设置,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都可以作为蒸发器或者冷凝器,其中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中至少一个是蒸发器,至少一个是冷凝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解决环路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固定、无法实现相互变换散热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属于F28d15/02的热管领域。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目前热管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其中包括核电领域、计算机领域,例如核电的余热利用等。
环路热管是指一种回路闭合环型热管。一般由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以及蒸气和液体管线构成。其工作原理为:对蒸发器施加热载荷,工质在蒸发器毛细芯外表面蒸发,产生的蒸气从蒸气槽道流出进入蒸气管线,继而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并过冷,回流液体经液体管线进入液体干道对蒸发器毛细芯进行补给,如此循环,而工质的循环由蒸发器毛细芯所产生的毛细压力驱动,无需外加动力。由于冷凝段和蒸发段分开,环路式热管广泛应用于能量的综合应用以及余热的回收。
目前的环路热管,蒸发器和冷凝器都是提前设置好的,不能进行改变,一旦设置好,热源和冷源位置也是固定的。一旦热源冷源发生变化,就得重新设置。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对目前的环路热管进行了改进,可以满足多个位置进行散热的不同的换热需求,使得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节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解决环路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固定、无法实现相互变换散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包括至少三个换热部件,分别是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一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二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二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三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三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一换热部件管路、第二换热部件管路和第三换热部件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一阀、第二阀和第三阀,第一换热部件管路、第二换热部件管路和第三换热部件管路是并联设置,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都可以作为蒸发器或者冷凝器,其中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中至少一个是蒸发器,至少一个是冷凝器。
作为优选,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中设置可以控制是否进行加热的热源。
作为优选,热源是电加热部件。
作为优选,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设置冷源通道,设置控制部件控制冷源是否流过冷源通道。
作为优选,控制部件是阀门。
作为优选,冷源是空气。
作为优选,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为平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7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