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碳中和的二氧化碳治理设备、处理方法、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5223.7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0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羲和能慧(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4;B01D53/78;B01D53/62;B01D53/30;B01D53/02;C01B17/80;C01B17/7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兴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8 | 代理人: | 王成红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中和 二氧化碳 治理 设备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碳中和的二氧化碳治理设备、处理方法、治理系统,通过脱硫箱对废气进行处理利用生成硫酸,实现有毒废气转换为工业原料,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循环阀门等设置,实现充分去除其他废气后,通过酸碱中和箱等设置,进行二次碳中和处理,实现多级碳中和处理,通过催化剂等设置,二氧化硫气体形成硫酸溶液,从而将二氧化硫废气转化为工业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氢氧化钙溶液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箱内等设置,完成整个二次碳中和处理,化学法去除生物法残留的多余二氧化碳气体,进一步提高了碳中和效果,通过循环管等设置,提高了整个设备的稳定性与二氧化碳的治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碳中和的二氧化碳治理设备、处理方法、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范围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工业废气排放的二次污染,尤其是大气层的污染与臭氧层破坏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废气排放中的二氧化碳更是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随着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性的不良影响主要是臭氧层损耗加剧和全球气候变暖。
公开号为CN113045127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指出了一种垃圾转运站污废水碳中和生态处理方法及装置,将生物填料、绿色植被和传统生物工艺结合,通过微生物降解及碳中和作用,增强了生物段的处理效果,兼具景观欣赏价值,解决了碳元素污染问题,但是该类装置依旧存在较多弊端,一方面,依靠生物处理方式对二氧化碳进行处理时,植物的处理速率与其本身的光合作用速率及呼吸作用速率有着直接联系,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处理速率不稳定,同时,对于工业废气排放量大时,生物处理已无法达到处理需求,且工业废气中还参杂有二氧化硫等有毒废气,对二氧化碳处理时未采用针对性结构进行除硫等操作。因此,我们公开了一种基于碳中和的二氧化碳治理设备及处理方法用来满足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治理需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中和的二氧化碳治理设备及处理方法,具备实现二氧化碳充分碳中和等优点,减缓了现有技术工业废气排放加剧温室效应等系列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碳中和的二氧化碳治理设备及处理方法,包括工业废气排放端,所述工业废气排放端用于排放包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混合气体的工业废气,所述工业废气排放端的另一端通过废气排放管连通有脱硫箱,所述脱硫箱用以处理所述工业废气中的所述二氧化硫气体,并能够将所述二氧化硫气体经多道工序转换为硫酸溶液,所述脱硫箱的一侧连通有有毒气体处理组件,所述有毒气体处理组件能将去除经脱硫处理后的混合气体中的其他有毒气体,所述有毒气体处理组件的另一端连通有用以处理所述二氧化碳气体的生物处理组件,且所述生物处理组件上连通有用以处理所述二氧化碳尾气的酸碱中和箱。
优选地,所述脱硫箱内设有反应箱、高浓度硫酸储备箱和稀释箱,所述工业废气排放端的一端贯穿所述脱硫箱并延伸至所述反应箱内,所述反应箱的一端通过传输管连通在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备箱上,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备箱的一端通过耐腐蚀管连通在所述稀释箱内,且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备箱内存放有浓度为98.3%的高浓度硫酸溶液。
优选地,所述有毒气体处理组件包含活性炭吸附箱与有毒气体检测组件,所述脱硫箱的另一端通过消毒管与所述活性炭吸附箱相连通,所述活性炭吸附箱通过流通管与所述有毒气体检测组件相连通,且所述有毒气体检测组件与所述活性炭吸附箱之间还连通有同一个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循环阀门,所述有毒气体检测组件内设有用以检测有毒气体浓度的气体浓度检测仪。
优选地,所述生物处理组件包含生物处理室,所述有毒气体处理组件的另一端通过前处理管连通有所述生物处理室,所述生物处理室能够利用植物中和经所述有毒气体处理组价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羲和能慧(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羲和能慧(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5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