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满足合理密植错位播种的排种装置、播种机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4725.8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7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鲁镇胜;王坤;杨鹏辉;郭栋;李少昆;王克如;闫跃东;王艳伟;冯玉晓;芮孟阁;师文峰;闫鑫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霸州市大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漯河市东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08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晓昂 |
地址: | 4623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满足 合理 密植 错位 播种 装置 播种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足合理密植错位播种的排种装置、播种机及方法,包括同轴连接为一体的两个单侧指夹式排种器以及连接两个指夹式排种器的同轴连接装置;两个单侧指夹式排种器中间由同轴连接装置连接;连接两个单侧指夹式排种器的同轴连接装置呈链轮状,两个连接为一体的排种器能在中轴链条的带动下实现同轴同时运转;本发明在玉米60cm大行距的基础上实现了合理密植或小双行三角定苗错位播种,也能在保证通风透光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同轴连接装置链轮齿数以及中间轴齿数或不同转速调节器调节种植密度上下限,满足玉米不同密度的错位密植需求,从而提高了玉米亩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播种技术及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满足合理密植错位播种的排种装置、播种机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合理错位密植、三角定苗:是一种创新的玉米种植方式,是在等行距单行均匀密植的基础上提出的,单行均匀密植播种的植株间是均匀排列的,合理错位密植或三角定苗是将单行上的玉米植株均匀移至原植株即中心线两侧,使两侧的植株形成小双行,并改变以往相邻行间植株随机排列的特点,用错位播种的方式使得相邻行之间的植株两两相错,形成类似等腰三角形或三角形的种子排列方式,同时保持原相邻大行距中心距不变,仍为60cm;玉米合理错位密植或三角定苗明显增大了行内株距、使行间的植株错位分布,有效改善了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
目前我国采用的玉米播种装置通常不能满足依据品种和生态条件对种植密度进行精确调整和密植植株在空间的合理错位分布的技术要求,如果仅仅依靠增加单行的种植密度或者缩小行距来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就会加剧植株间对光、温、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导致玉米通风透光变差,影响玉米光合,使玉米生长缓慢,植株瘦弱,病虫害加剧并增大倒伏风险,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排种装置不能对种植密度进行精确调整、造成密植错位或三角定苗播种效果不好,从而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满足合理密植错位播种的排种装置,包括排种装置和同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种器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种器呈镜面对称设置在所述同轴连接装置的两端部,并通过所述同轴连接装置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同轴连接装置包括链轮和内六角孔位联轴器,两个所述内六角孔位联轴器设置在所述链轮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内六角孔位联轴器的轴线与所述链轮的轴线重合,两个所述内六角孔位联轴器之间具有径向偏转角。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排种器和同轴连接装置的轴心处在同一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排种器为同轴连接为一体的单侧指夹式排种器。
进一步的,所述单侧指夹式排种器中指夹数量为12。
进一步的,所述径向偏转角为15°。
进一步的,所述链轮和内六角孔位联轴器为固定连接或为可拆卸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满足合理密植错位播种的播种机,包括播种机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播种机本体中的排种器采用上述所述的一种满足合理密植错位播种的排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满足合理密植错位播种的排种方法,其方法是:动力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上述所述的一种满足合理密植错位播种的排种装置中的同轴连接装置进行转动,同轴连接装置带动同轴连接为一体的两个单侧指夹式排种器进行同轴转动。
进一步的,根据排种器指夹数,调整两个内六角孔位联轴器之间的径向偏转角度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速调节器和中间轴,调整同轴连接装置中链轮齿数及中间轴齿数调节种植密度上下限,调整中间轴链轮或转速调节器转速,对种植密度进行细分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霸州市大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漯河市东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霸州市大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漯河市东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47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机械联锁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控压钻井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