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预制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4500.2 | 申请日: | 2015-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7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奥山雄一;清水一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斯克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1/14 | 分类号: | B29B11/14;B29C49/02;B29C49/04;B29C49/06;B29C4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预制件 | ||
一种用于将液体用作加压介质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的聚丙烯预制件,其中当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进行测量时,熔融开始温度(Ts)、熔融峰值温度(Tm)与熔融焓(ΔHm)之间的关系是(Tm‑Ts)/ΔHm=0.60到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预制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液体用作加压介质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的聚丙烯预制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归因于诸如轻质并具有优美的外观等无数优良特性,塑料吹塑成型容器已经用于多种应用。一般而言,在加热到可以实现拉伸性质的温度的状态下,通过对形成为试管形状的端部封闭式管的预制件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来模制这种容器,这通过使用拉伸杆在轴向方向上竖直地拉伸并且通过从密集地插入到预制件的管状部分中的喷嘴将空气吹到预制件的内部而在膨胀状态下水平地拉伸。
同时,在专利文献1中,记录了一种涉及塑料容器成型方法的发明,其中通过供应液体(而不是空气)作为加压介质来对预制件进行吹塑成型。此外,根据这种使用液体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的方式(下文有时称为“液体吹塑成型”),在液体用作加压介质时,可以通过使用填充容器的水、茶或软饮料等作为产品来省略填充过程,从而简化生产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第2000-43129JP号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案
发明内容
将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然而,与这种类型的液体吹塑成型(尤其是使用聚丙烯预制件的液体吹塑成型)相关联的问题在于:该预制件在成型期间可能会破裂,并且允许稳定成型的条件种类当前仍在研究中而且尚未周知。
本发明的目标是通过找到在用于将液体用作加压介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的聚丙烯预制件中进行液体吹塑成型的最佳规格来提供可以执行稳定成型的技术。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用于将液体用作加压介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的聚丙烯预制件,其中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进行测量时,熔融开始温度(Ts)、熔融峰值温度(Tm)与熔融焓(ΔHm)之间的关系是(Tm-Ts)/ΔHm=0.60至1.00。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通过使用各种聚丙烯预制件进行液体吹塑成型,当使用该预制件中所用的聚丙烯树脂制成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进行测量时,熔融开始温度(Ts)、熔融峰值温度(Tm)与熔融焓(ΔHm)对稳定成型的贡献极大。具体而言,当熔融峰值比较尖锐(熔融开始温度与熔融峰值温度之间的差异较小)时,树脂的结晶部分一旦开始熔融便到达熔融峰值温度,并且尽管熔融的量过度地增加,使得难以维持预制件的形状,但已获知如果熔融峰值较宽(熔融开始温度与熔融峰值之间的差异较大),那么树脂中所包括的结晶部分的熔融变得易于控制。此外,已获知当熔融焓太小时,结晶部分过度地熔融并且难以维持预制件的形状,相反,当其太大时,没有熔融的结晶部分变得太多并且因为预制件没有充分拉伸而容易断裂。也就是说,对于稳定成型而言,熔融峰值与熔融焓之间的平衡很关键,并且在进一步调查这一点时发现,当熔融开始温度(Ts)、熔融峰值温度(Tm)和熔融焓(ΔHm)满足关系(Tm-Ts)/ΔHm=0.60~1.00时,没有出现诸如预制件破裂等问题,并且可以执行稳定成型。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聚丙烯预制件的液体吹塑成型中,在成型期间没有出现诸如预制件破裂等问题,并且能够执行稳定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液体吹塑成型的聚丙烯预制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半截面图。
图2是示出使用液体吹塑成型由图1的预制件成形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来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的测量结果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斯克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帝斯克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4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模态配准的脑功能融合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巡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