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母管制焦炉烟气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3183.2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7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4 | 分类号: | B01D53/34;B01D53/48;F22B1/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苏秋桂 |
地址: | 36501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制 焦炉 烟气 回收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母管制焦炉烟气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焦炉组产生的烟气排入锅炉组中进行余热回收处理;2、经锅炉组处理后的烟气通过烟气入口汇入烟气母管中聚集;3、聚集至烟气母管中的烟气经各烟气出口分流至各脱硫装置中脱硫处理至达标后排放。本发明创新型地为焦炉的烟气余热回收和脱硫处理引入了烟气母管制,当其中一个锅炉组或者脱硫装置需要检修时,其他锅炉组和脱硫装置仍然可以继续运行,从而可确保其他焦炉组产生的烟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回收焦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母管制焦炉烟气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随之提高,同时也对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脱硫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通常将四座焦炉中的两座焦炉产生的烟气汇集至一根烟气管,其余两座焦炉产生的烟气汇集至另一烟气管,最终将两烟气管汇合至同一座余热锅炉和脱硫系统中。当余热锅炉或脱硫系统检修时,烟气通过旁通管从高温烟囱向外直接排放,然而未进行脱硫的烟气含硫量高达到800-1200mg/m3,直接排放不仅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还浪费了大量的余热资源,其有悖于现行环境保护的要求。为彻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母管制焦炉烟气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母管制焦炉烟气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母管制焦炉烟气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母管制焦炉烟气回收系统包括焦炉组、锅炉组、烟气母管和脱硫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各所述锅炉组均连接有至少一所述焦炉组,所述焦炉组产生的烟气排入所述锅炉组中进行余热回收处理;
(2)所述烟气母管设有至少两个烟气入口,各所述烟气入口均连接有一所述锅炉组,经锅炉组处理后的烟气通过所述烟气入口汇入烟气母管中聚集;
(3)所述烟气母管设有至少两个烟气出口,各所述烟气出口均连接有一所述脱硫装置,聚集至所述烟气母管中的烟气经各所述烟气出口分流至各脱硫装置中脱硫处理至达标后排放。
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锅炉组包括第一余热锅炉和第二余热锅炉;所述焦炉组包括第一焦炉和第二焦炉;所述第一焦炉通过第一烟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余热锅炉;所述第二焦炉通过第二烟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二余热锅炉;并且所述第一烟气管道和第二烟气管道之间通过烟气支管实现连通;步骤(1)包括如下子步骤:
(1.1)所有锅炉组均正常运行时,所述第一焦炉产生的烟气通过第一烟气管道排入第一余热锅炉中进行余热回收处理,所述第二焦炉产生的烟气通过第二烟气管道排入第二余热锅炉中进行余热回收处理;
(1.2)当某一锅炉组的第一余热锅炉需要检修时,该锅炉组的第一焦炉和第二焦炉产生的烟气共同排入第二余热锅炉进行余热回收处理;
(1.3)当某一锅炉组的第二余热锅炉需要检修时,该锅炉组的第一焦炉和第二焦炉产生的烟气共同排入第一余热锅炉进行余热回收处理;
(1.4)当某一锅炉组的第一余热锅炉和第二余热锅炉均需要检修时,则该锅炉组所对应的所有焦炉组均停产。
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烟气母管包括第一烟气母管和第二烟气母管;所述第一烟气母管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烟气入口,各所述第一余热锅炉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烟气入口,经所述第一余热锅炉处理后的烟气通过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汇入第一烟气母管中聚集;所述第二烟气母管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烟气入口;各所述第二余热锅炉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经所述第二余热锅炉处理后的烟气通过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汇入第二烟气母管中聚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3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