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评估锂离子软包电池体系循环性能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82982.8 | 申请日: | 2022-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邹广建;马洪运;黄铃;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G01R31/388;G01R31/389;G01R31/39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欢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评估 锂离子 电池 体系 循环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评估锂离子软包电池体系循环性能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采用不同的正极材料制备得到系列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第二步,在预设温度环境下,进行充放电循环;第三步,按照第二步的步骤重复进行循环N周,循环N周后对电池进行厚度膨胀检测,得到系列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循环后的厚度膨胀率;第四步,当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循环后的厚度膨胀率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膨胀率时,通过对循环后电池厚度膨胀率的测量,评估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循环性能的优劣;本专利以锂离子软包电池鼓胀程度判断锂离子电池中活性锂离子的损失程度,从而快速评价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循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评估锂离子软包电池体系循环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具有高比能量密度、高使用电压、长循环寿命等优点。锂离子电池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在消费类产品、电动车和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有自身的限制,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循环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电性能之一,其性能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因此一个快速评估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可观的现实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评估锂离子软包电池体系循环性能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评估锂离子软包电池体系循环性能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采用不同的正极材料制备得到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
第二步,在预设温度环境下,以预设恒电流I1,对第一步中得到的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直至充电到预设电压U1,然后以电压U1进行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I2,然后以电流I3进行放电,放电深度X% DOD,此为一个完整循环;
第三步,按照第二步的步骤重复进行循环N圈,循环N圈后对电池的厚度膨胀率进行检测,得到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循环后的厚度膨胀率;
第四步,当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循环后的厚度膨胀率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膨胀率时,比较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的大小,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越大,则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循环性能越差,反之,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越小,则电池的循环性能越好;
若循环后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膨胀率,则继续循环,每循环M圈后继续对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进行检测,直至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膨胀率;此时,比较不同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的大小,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越大,则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循环性能越差,反之,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厚度膨胀率越小,则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循环性能越好。
第二步中预设温度为20-70℃;预设恒电流I1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小于2C,预设电压U1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4.45V小于4.6V;截止电流I2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小于0.1C;电流I3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小于2C;放电深度X% DOD中X的取值范围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0。
第三步中,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100小于等于1000,M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200。
第四步中,预设膨胀率为2-5%,预设膨胀率的设定是为了使不同材料制得的锂离子软包电池循环后的厚度循环率之间的差值足够明显,从而能够区分不同的材料制备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的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2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