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射频和太阳能的混合能量收集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2557.9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8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史琰;南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00 | 分类号: | H02J50/00;H02J50/27;H02J7/35;H02M7/02;H01Q9/04;H01Q1/4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顺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8 | 代理人: | 朱炳亚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射频 太阳能 混合 能量 收集 | ||
本发明属于能量收集和能量转换技术,涉及一种射频和太阳能协同工作的混合能量收集器,包括:整流电路(1)和接收天线(2),其特征是,所述的整流电路(1)由第一介质基板(3)、第一金属地板(4)、匹配电路(5)、偏置电路(6)、整流拓扑结构(7)和接地柱(8)构成。它改善了整流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实现了对太阳能和射频能量的收集。本发明能同时收集射频和太阳能,两种能量源可以优势互补,可以提高整流效率,在获得更多能量的同时,能量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会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量收集和能量转换技术,涉及一种射频和太阳能协同工作的混合能量收集器,可用于自供电系统和多节点无线传感网络。
背景技术
收集环境能量的相关技术对于自供电系统和免电池系统非常重要。能量收集系统通过前端高灵敏的能量收集器,从环境或特定的能量源中收集较为微弱的能量,利用低功耗的后端整流电路将其转换为电能,提供给相关电子设备使用。目前常用的能量源有:射频能量、热能、动能以及太阳能等。
目前研制的能量采集系统一方面针对单一的能量源进行采集,如环境中的射频信号,但其能量密度较低,不利于能量收集。Y.Huang发表在IEEE上的论文“Novel Compactand Broadband Frequency-Selectable Rectennas for a Wide Input-Power and LoadImpedance Range”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频带、不同输入功率和不同负载的整流天线,且使用较简单的匹配网络实现,具有一定的优势。当输入射频功率从-20dBm到-10dBm时,其整流效率小于30%,故在低输入功率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改善。
另一方面对热能和射频能量进行混合能量收集,K.Wu发表在IEEE上的论文“Collaboratively Harvesting Ambient Radiofrequency and Th ermal Energy”一文中,利用温度差产生的能量为整流二极管提供一定的偏置电压,从而使整流电路在低输入功率下,具有高的整流效率,这一设计思路具有启发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射频和太阳能的混合能量收集器,旨在保证正常收集环境中太阳能的情况下,实现对射频能量的收集以及提高整流效率的特性。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射频和太阳能的混合能量收集器,包括:整流电路(1)和接收天线(2),其特征是,所述的整流电路(1)由第一介质基板(3)、第一金属地板(4)、匹配电路(5)、偏置电路(6)、整流拓扑结构(7)和接地柱(8)构成,第一介质基板(3)的上表面印制有整流电路(1)的微带部分,下表面印制有第一金属地板(4),材质均为铜;所述匹配电路(5)是由一段矩形微带线(51)并联短路枝节(52),再将矩形微带线(51)的末端串联于一段锥形微带线(53)构成,短路枝节(52)通过第一接地柱(81)与第一金属地板(4)相连;匹配电路(5)、偏置电路(6)和整流拓扑结构(7)之间用一段微带线相连接,偏置电路(6)和整流拓扑结构(7)中包含的元器件也用一段微带线相连接;所述接地柱(8)包括第一接地柱(81)、第二接地柱(82)、第三接地柱(83)、第四接地柱(84)和第五接地柱(85)。
所述的接收天线(2)包括第二介质基板(9)、L型馈电(10)、第二金属地板(11)和辐射贴片(12),第二介质基板(9)上表面印制有接收天线(2)的L型馈电(10)、第二金属地板(11)和辐射贴片(12),材质均为铜,其中L型馈电(10)和第二金属地板(11)构成共面波导结构。
所述的匹配电路(5)中矩形微带线(51)、短路枝节(52)和锥形微带线(53)较宽一端的宽度wa为2mm-3mm,锥形微带线(53)较窄一端的宽度wb为0.3mm-0.7mm;矩形微带线(51)的长度la为15mm-18mm,短路枝节(52)的长度lb为6mm-9mm,锥形微带线(53)的长度lc为4mm-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25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