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嵌入式发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82475.4 | 申请日: | 202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5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倪欣;邢超;白恒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B32B15/20;B32B15/14;B32B17/02;B32B11/10;B32B11/04;B32B27/30;B32B27/32;B32B17/10;B32B7/12;B32B3/04;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绿色 建筑 嵌入式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嵌入式发电装置,包括U形层、多个镜组和多个导热段,所述U形层嵌设于建筑外墙体中,多个所述镜组和多个导热段间隔交替设置于U形层内壁上,所述镜组包括四个凹面镜,所述凹面镜两两一组,且背向对称设置;所述凹面镜的焦点位于导热段上。本发明基于热电效应利用凹面镜与导热段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并利用建筑外墙体的热惰性将导热段的端部进行分隔,从而实现建筑外墙体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凹面镜与导热段的交替设置,且凹面镜的焦点位于导热段上,这是为了导热段的设置最优化,保证太阳光的照射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嵌入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形式,绿色建筑通过消除热桥效应、增加建筑保温能力等方式来降低其自身能耗较,同时还可以增加建筑居住舒适度。此外,绿色建筑降低自身能耗的方式还包括建筑发电。
建筑发电的方式主要包括温差发电、屋面光伏发电、幕墙光伏发电及地震发电等,其中幕墙光伏发电是主要依托光伏发电技术在幕墙中发电,但是幕墙仅是建筑外墙中的一种形式,目前国内鲜有在建筑砖砌外墙体和混凝土外墙体中适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嵌入式发电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嵌入式发电装置,包括U形层、多个镜组和多个导热段,所述U形层嵌设于建筑外墙体中,多个所述镜组和多个导热段间隔交替设置于U形层内壁上,所述镜组包括四个凹面镜,所述凹面镜两两一组,且背向对称设置;所述凹面镜的焦点位于导热段上;所述导热段远离凹面镜的一端伸入建筑外墙体中所述导热段的端部均与电子元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U形层包括依次设置的隔汽层、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隔汽层位于靠近建筑外墙体的一侧,所述防水层与凹面镜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采用黑色防水材料。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与凹面镜之间设有反光层。
优选的,所述U形层的开口处设有密封玻璃。
优选的,所述密封玻璃最外端与U形层开口内侧的连接线与凹面镜外圆形成的平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密封玻璃远离导热段的一侧设有防尘透光膜。
优选的,所述导热段包括热端、连接段和冷端,所述热端和冷端分别设置于连接段的两端;所述凹面镜的焦点位于热端上,所述连接段贯穿U形层侧壁伸入建筑外墙体中;所述热端和冷端均通过金属导线与室内电子元件连接;所述热端与金属导线的连接点远离凹面镜的焦点;所述导热段的材质与金属导线的材质不同。
优选的,所述建筑外墙体中设有空腔,所述冷端伸入空腔中;所述空腔位于建筑外墙体的中心面处。
优选的,所述连接段与U形层之间设有隔热垫圈,所述隔热垫圈由橡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嵌入式发电装置基于热电效应利用凹面镜与导热段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并利用建筑外墙体的热惰性将导热段的端部进行分隔,从而实现建筑外墙体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凹面镜与导热段的交替设置,且凹面镜的焦点位于导热段上,这是为了导热段的设置最优化,保证太阳光的照射量。
进一步的,隔汽层具有粘接便捷、延伸性高和较强的防水性;保温层能有效维持U形层内温度;防水层采用黑色防水材料,是因为黑色容易实现太阳光的吸收,可以充分吸收太阳光,并将温度传递给保温层进行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24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