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复用的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及双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1510.0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1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唐春森;王智慧;李小飞;蒋成;王松岑;徐翀;吴晓康;刘建民;刘俊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50/40;H02J50/90;H02J7/00;H02J7/02;H02M3/335 |
代理公司: | 重庆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3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无线 充电 耦合 机构 负载 电能 传输 系统 | ||
1.双面复用的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装置、第一接收端装置、第二接收端装置;
所述发射端装置为线圈双面复用结构,包括设置在正面的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和设置在反面的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
所述第一接收端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相对且与之耦合的第一能量接收线圈(13),所述第二接收端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相对且与之耦合的第二能量接收线圈(14);
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和所述第一能量接收线圈(13)均是单极型线圈,所述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和所述第二能量接收线圈(14)均是双极型线圈,所述第一能量接收线圈(13)和所述第二能量接收线圈(14)相互解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复用的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与所述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均竖直放置且等长等高,所述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由上下分布的两个能量发射子线圈串联而成,两个所述能量发射子线圈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复用的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接收线圈(13)与所述第二能量接收线圈(14)均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能量接收线圈(14)由上下分布的两个能量接收子线圈串联而成;两个所述能量接收子线圈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复用的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的长度、高度分别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能量接收线圈(13)的长度与高度;所述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的长度、高度分别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能量接收线圈(14)的长度与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复用的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和所述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由同一根导线绕制而成,则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与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为串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和所述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分别由两根导线绕制而成,则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与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无连接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复用的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接收线圈(13)、所述第二能量接收线圈(14)、所述第一能量发射线圈(11)、所述第二能量发射线圈(12)均绕制至少两匝线圈。
7.双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边电能发射电路、第一副边电能接收电路、第二副边电能接收电路;
所述原边电能发射电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电源、全桥逆变器、原边谐振补偿网络、原边发射线圈,所述原边发射线圈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发射端装置;
所述第一副边电能接收电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副边接收线圈、第一副边谐振补偿网络、第一整流滤波电路以及第一负载,所述第一副边接收线圈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第一接收端装置;
所述第二副边电能接收电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副边接收线圈、第二副边谐振补偿网络、第二整流滤波电路以及第二负载,所述第二副边接收线圈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第二接收端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谐振补偿网络采用第一LCC补偿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边谐振补偿网络采用第二LCC补偿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边谐振补偿网络采用第三LCC补偿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未经重庆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15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金属管壳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水体重金属种类及浓度检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