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0351.2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7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华;苏砚冰;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刘江帅;宋宝库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组 空调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调器运行模式,
基于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状态温度控制模式或制冷状态温度控制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状态温度控制模式或制冷状态温度控制模式”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状态温度控制模式;或者,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空调器进入制冷状态温度控制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状态温度控制模式”进一步包括:
获取动车组的时速变化,判断动车组的行进状态,
基于所述动车组的行进状态,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降频模式或进入制热升频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空调器进入制冷状态温度控制模式”进一步包括:
获取动车组的时速变化,判断动车组的行进状态,
基于所述动车组的行进状态,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制冷降频模式或进入制冷升频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动车组的行进状态,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降频模式或进入制热升频模式”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动车组的行进状态为减速进站时,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降频模式;或者,
当所述动车组的行进状态为开启启动发车时,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升频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降频模式为:
设置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一预设频率,
获取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一工作频率,
控制空调器压缩机的频率从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一工作频率以第一速度降低至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一预设频率,并保持以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一预设频率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升频模式为:
获取第一室外环境温度,
基于所述第一室外环境温度,设置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二预设频率,
获取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二工作频率,
控制空调器压缩机的频率从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二工作频率以第二速度升高至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二预设频率,并保持以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二预设频率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动车组的行进状态,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制冷降频模式或进入制冷升频模式”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动车组的行进状态为减速进站时,控制空调器进入制冷降频模式;或者,
当所述动车组的行进状态为开启启动发车时,控制空调器进入制冷升频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降频模式为:
设置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三预设频率,
获取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三工作频率,
控制空调器压缩机的频率从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三工作频率以第三速度降低至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三预设频率,并保持以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三预设频率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动车组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升频模式为:
获取第二室外环境温度,
基于所述第二室外环境温度,设置空调器压缩机的第四预设频率,
获取空调器压缩机的第四工作频率,
控制空调器压缩机的频率从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四工作频率以第四速度升高至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四预设频率,并保持以所述空调器压缩机的第四预设频率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03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