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浮式水池曝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0230.8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6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麒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张和平 |
地址: | 23832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水池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悬浮式水池曝气装置,包括悬浮单元以及曝气单元,悬浮单元设于曝气单元的两侧,使得曝气单元悬浮在养殖池的水面上。曝气单元包括进气机构、排气机构、气流发生机构以及筒体,进气机构、排气机构设于筒体内,气流发生机构设于筒体的顶部,筒体的顶部露出养殖池的水面,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排气座以及转动座,排气座通过转动座连接在筒体内壁,排气座的底部露出筒体的底部,排气管的一端与排气座连通,另一端与进气机构连通;排气座内部具有至少两个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出口倾斜设置,使得气流在经过排气通道排出排气座时,排气座围绕转动座的回转中心旋转。本发明在应用于大养殖池时,使用量少,能够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悬浮式水池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池水的含氧量的高低对于池内鱼类健康、存活率及饲料换肉率的影响极大。当池水的含氧量越高,鱼儿越健康且抗病力越高,因而可大幅提高养殖利润。
目前,常规的曝气装置是原位式曝气机,其固定于水体的某一位置,使水体在该固定位置进行曝气。但是,由于养殖池面积较大,通常在一个养殖池内,需要安装几个,甚至是十几个曝气机,造成养殖成本的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式水池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在应用于大养殖池时,使用量少,能够节约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悬浮式水池曝气装置,包括悬浮单元以及曝气单元,所述悬浮单元设于所述曝气单元的两侧,使得所述曝气单元悬浮在养殖池的水面上;
所述曝气单元包括进气机构、排气机构、气流发生机构以及筒体,所述进气机构、排气机构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气流发生机构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筒体的顶部露出养殖池的水面,使得所述气流发生机构将外界的空气压入所述进气机构内部,并通过所述排气机构排出所述筒体;
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排气座以及转动座,所述排气座通过所述转动座连接在所述筒体内壁,所述排气座的底部露出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机构连通;
所述排气座内部具有至少两个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倾斜设置,使得气流在经过所述排气通道排出排气座时,排气座围绕转动座的回转中心旋转。
可选的,所述转动座包括定子组件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内壁,所述转子组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
所述排气座与所述转子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定子组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密封堵板,所述密封堵板的外圈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适配,并且所述密封堵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并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堵板内设有贯穿密封堵板两侧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转子组件配合,使得所述转子组件通过所述气流通道驱动旋转。
可选的,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一个总通道以及多个分通道,多个所述分通道的第一端部交汇于所述总通道的末端,所述分通道的第二端部均匀的分布在密封堵板远离排气管的一侧侧面上,并且多个所述分通道的第二端部在密封堵板远离排气管的一侧侧面上沿同一圆周分布;
所述总通道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排气管连接。
可选的,所述分通道的截面为三角形;
所述分通道的第一端为圆弧形的引导端;
所述分通道的第二端具有倾斜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轴线与所述密封堵板的侧面之间具有10~30°的夹角,并且所述出气口沿多个所述分通道的第二端围成的圆周的切向分布。
可选的,所述密封堵板在设有第二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与所述密封堵板同轴,并且所述中间管的侧部具有多个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麒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麒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02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目标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及对应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