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Y分支结构的模式不敏感的光功率分配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79810.5 | 申请日: | 202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3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希斌;孙士杰;林柏竹;廉天航;朱穆;车远华;孙雪晴;张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王恩远 |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支 结构 模式 敏感 功率 分配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Y分支结构的模式不敏感的光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整个器件基于Y分支结构,从左到右依次由输入直波导(11)、输入锥形波导(12)、两个相同结构弯曲波导组成的3-dB Y分支分束器(13)、第一输出直波导(14)和第二输出直波导(15)构成的一分二光功率分配器;输入直波导(11)、第一输出直波导(14)、第二输出直波导(15)的长度a1、a1’、a1’’相等为500~2000 μm、输入锥形波导(12)的长度a2为50~1000 μm、3-dB Y分支分束器(13)两个相同结构弯曲波导的长度a3为500~4000 μm;输入直波导(11)、3-dB Y分支分束器(13)的两个弯曲波导、第一输出直波导(14)、第二输出直波导(15)的宽度w相等为2~10 μm;输入锥形波导(12)与3-dB Y分支分束器(13)连接处的宽度w1为5~30 µm;3-dB Y分支分束器(13)与输入锥形波导(12)连接处两分支之间的间隙w2为0.01~1 µm;第一输出直波导(14)和第二输出直波导(15)之间的间距w3为10~100 µm;从下至上输入直波导(11)、输入锥形波导(12)、3-dB Y分支分束器(13)、第一输出直波导(14)、第二输出直波导(15)依次由硅片衬底(41)、在硅片衬底(41)上制备的聚合物波导下包层(42)、在聚合物下包层(42)上制备的条形结构的聚合物光波导芯层(43)、在聚合物下包层(42)和聚合物光波导芯层(43)上制备的聚合物波导上包层(44)组成;聚合物光波导芯层(43)被包埋在聚合物波导上包层(44)之中;硅片衬底(41)的厚度为0.5~1 mm,聚合物波导下包层(42)的厚度为3~10 µm,聚合物光波导芯层(43)的厚度为2~15 µm,聚合物波导上包层(44)的厚度为3~10 µm。
2.一种基于Y分支结构的模式不敏感的光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整个器件由三个基于Y分支结构的模式不敏感的一分二的光功率分配器级联而成,从左到右依次由输入直波导(21)、第一输入锥形波导(22)、第一3-dB Y分支分束器(23)、第一连接直波导(24)、第二连接直波导(25)、第一连接弯曲波导(26)、第二连接弯曲波导(27)、第二输入锥形波导(28)、第三输入锥形波导(29)、第二3-dB Y分支分束器(210)、第三3-dB Y分支分束器(211)、第一输出直波导(212)、第二输出直波导(213)、第三输出直波导(214)、第四输出直波导(215)构成的一分四光功率分配器;输入直波导(21)、第一连接直波导(24)、第二连接直波导(25)、第一输出直波导(212)、第二输出直波导(213)、第三输出直波导(214)、第四输出直波导(215)的长度b1、b1’、b1’’、b1’’’、b1’’’’、b1’’’’’、b1’’’’’’相等为500~2000 μm,第一输入锥形波导(22)、第二输入锥形波导(28)、第三输入锥形波导(29)的长度b2、b2’、b2’’相等为50~1000 μm,第一3-dB Y分支分束器(23)、第二3-dB Y分支分束器(210)、第三3-dB Y分支分束器(211)、第一连接弯曲波导(26)、第二连接弯曲波导(27)的长度b3、b3’、b3’’、b3’’’、b3’’’’相等为500~4000 μm,第一连接弯曲波导(26)、第二连接弯曲波导(27)的波导中心间距b4为20~200 μm;输入直波导(21)、第一3-dB Y分支分束器(23)的两个弯曲波导、第一连接直波导(24)、第二连接直波导(25)、第一连接弯曲波导(26)、第二连接弯曲波导(27)、第二输入锥形波导(28)、第三输入锥形波导(29)、第二3-dB Y分支分束器(210)的两个弯曲波导、第三3-dB Y分支分束器(211)的两个弯曲波导、第一输出直波导(212)、第二输出直波导(213)、第三输出直波导(214)、第四输出直波导(215)的宽度w相等为2~10 μm;第一输入锥形波导(22)与第一3-dB Y分支分束器(23)连接处的宽度、第二输入锥形波导(28)与第二3-dB Y分支分束器(210)连接处的宽度、第三输入锥形波导(29)与第三3-dB Y分支分束器(211)连接处的宽度w1相等为5~30 µm;第一3-dB Y分支分束器(23)与第一锥形波导(22)连接处两分支之间的间隙、第二3-dB Y分支分束器(210)与第二锥形波导(28)连接处两分支之间的间隙、第三3-dB Y分支分束器(211)与第三锥形波导(29)连接处两分支之间的间隙w2相等为0.01~1 µm;第一连接直波导(24)和第二连接直波导(25)之间的间距、第一输出直波导(212)和第二输出直波导(213)之间的间距、第一输出直波导(214)和第二输出直波导(215)之间的间距w3相等为10~100 µm;从下至上输入直波导(21)、第一输入锥形波导(22)、第一3-dB Y分支分束器(23)、第一连接直波导(24)、第二连接直波导(25)、第一连接弯曲波导(26)、第二连接弯曲波导(27)、第二输入锥形波导(28)、第三输入锥形波导(29)、第二3-dB Y分支分束器(210)、第三3-dB Y分支分束器(211)、第一输出直波导(212)、第二输出直波导(213)、第三输出直波导(214)、第四输出直波导(215)依次由硅片衬底(41)、在硅片衬底(41)上制备的聚合物波导下包层(42)、在聚合物下包层(42)上制备的条形结构的聚合物光波导芯层(43)、在聚合物下包层(42)和聚合物光波导芯层(43)上制备的聚合物波导上包层(44)组成;聚合物光波导芯层(43)被包埋在聚合物波导上包层(44)之中;硅片衬底(41)的厚度为0.5~1 mm,聚合物波导下包层(42)的厚度为3~10 µm,聚合物光波导芯层(43)的厚度为2~15 µm,聚合物波导上包层(44)的厚度为3~10 µ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98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