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路协同下的混合交通仿真支撑环境快速构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9350.6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2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伟;李鑫;柴琳果;赵通;曹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混合 交通 仿真 支撑 环境 快速 构建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路协同下的混合交通仿真支撑环境快速构建系统。该系统包括;混合交通主体模型库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和存储混合交通环境中的运动对象模型;动态元素模型的匹配与提取模块,用于接收网联车辆和智能路侧采集的动态物体信息和场景信息,绘制动态物体仿真模型,用于匹配出与动态物体仿真模型相似度最高的车辆主体模型,生成最优场景绘制序列,将车辆主体模型、最优场景绘制序列发送给网联车辆;车路协同感知下场景绘制与优化模块,用于根据车辆主体模型和最优场景绘制序列生成主体车辆最优场景绘制序列。本发明能够为车路协同系统功能测试提供仿真验证环境,对实现提高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效率、降低测试成本和技术推广有着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路协同下的混合交通仿真支撑环境快速构建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渐成熟的车路协同技术支撑下,车辆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能力增强,传统的以人工驾驶车辆为主的交通环境正转变为由人工/智能/网联/智能网联车辆混行的新型混合交通环境,混合交通典型场景类型较多且表现复杂,车-车、车-路等设备之间频繁的信息交互行为与车辆之间复杂的运动趋势仅靠以往的仿真难以给出实时直观的图形表现形式,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虚拟可视化仿真技术能够及时的对仿真结果进行全方位的三维显示与反馈,且在航空、航海、铁路、自动控制仿真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一种比较实用的仿真方法。
虚拟交通环境实时快速构建是智能交通虚拟场景仿真的重要步骤,传统的仿真环境生成,往往多采用人工生成的方法,根据航拍地图或卫星地图通过手绘制作仿真环境,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绘制准确性差,绘制效率低,再现性差等。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在交通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快速构建可靠、可信、高效的混合交通仿真环境,再现庞大复杂的真实交通场景,为用户提供环境快速可视化服务,对实现车路协同系统的初步性能评估和功能验证、提高仿真效率、降低测试成本和技术推广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为用户提供车路协同下的混合交通仿真支撑环境快速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路协同下的混合交通仿真支撑环境快速构建系统,以实现一种自适应混合交通环境协同构建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路协同下的混合交通仿真支撑环境快速构建系统,包括:混合交通主体模型库构建模块、动态元素模型的匹配与提取模块和车路协同感知下场景绘制与优化模块;
所述的混合交通主体模型库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和存储混合交通环境中的运动对象模型,并提供模型层次化的索引,所述运动对象包含不同智能等级的车辆主体;
所述的动态元素模型的匹配与提取模块,用于接收网联车辆和智能路侧采集的动态物体信息和场景信息,绘制动态物体仿真模型,在混合交通主体模型库内匹配出与动态物体仿真模型相似度最高的车辆主体模型,根据接收到的场景信息生成最优场景绘制序列,将所述车辆主体模型、最优场景绘制序列发送给网联车辆;
所述的车路协同感知下场景绘制与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车辆主体模型和最优场景绘制序列生成网联车辆的主体车辆最优场景绘制序列,并将主体车辆最优场景绘制序列发送给周围的其他网联车辆。
优选地,所述混合交通主体模型库构建模块、动态元素模型的匹配与提取模块设置在数据中心,所述车路协同感知下场景绘制与优化模块设置在网联车辆。
优选地,所述混合交通主体模型库构建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分类储存运动对象模型,将每种运动对象分解为模型基元,并搭配不同运动对象的行为特性逻辑,对主体车辆的智能等级、型号和用途进行分类组织和管理,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车辆要素的解析,将车辆分解成若干个层次的模型基元,组成一个相互关联和具有隶属关系的层次结构模型索引,构建运动对象模型索引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9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养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