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水分隔装置、电热水器和防进水漏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8552.9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4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明;梁秋华;张慧宝;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惠洁宝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14 | 分类号: | F24H9/14;F24H9/20;F24H15/124;F24H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水 分隔 装置 电热水器 漏电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水分隔装置、电热水器和防进水漏电方法,进水分隔装置包括分别与冷水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道和混水管道;在冷水进水端、热水器输入端和混水输入端中的至少两个端位设置信号采集装置,所述冷水进水端连接有控制阀门;电热水器包括进水分隔装置;防进水漏电方法包括将冷水进水分隔成相互绝缘的进水水路和混水水路;在所述冷水进水端、热水器输入端和混水输入端中的至少两个端位设置信号采集装置,判断端位之间的电位差或电流信息是否超出安全范围;当电位差或电流信息超出安全范围时,切断热水器电热管工作并传出信号关闭冷水进水。可有效解决进水带电和热水器漏电等问题,以及应对水压过低,水电阻无法降低泄漏电流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防漏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水分隔装置、电热水器和防进水漏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热水器的普及,电热水器的安全性也越来越收到重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防电墙技术隔绝电热水器本身产生的漏电和接地线漏电,该技术的原理为利用水本身所具有的电阻,通过对电热水器内通水管材质的选择、管径和距离的确定形成防电墙,利用电压与电阻关系,通过延长水道,进而延长水的电阻,再通过的总电压不变的前提下,使通过的电流减小,以实现防电功能。
但是,对于进水带电现有技术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由于混水阀的冷水未经过防电墙,进水带电时仅能发出报警,而不能防止触电;尤其在水压不足接地不可靠的地区,进水漏电的情况时有发生,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针对进水漏电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CN212431356U公开的“一种防进水带电的防电墙及具有该防电墙的热水器”,在进水位置增加防电墙,虽然能解决部分进水漏电情况,但是其无法应对由于水压不足导致防电墙内水量不足,而使防漏电效果大大消减的情况,仍然存在较高的触电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水器冷水进水易发生漏电,水压不足地区防电墙防护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进水分隔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热水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放进水漏电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水分隔装置,包括分别与冷水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道和混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包括热水器输入端,所述混水管道包括混水输入端;在所述冷水进水端、热水器输入端和混水输入端中的至少两个端位设置信号采集装置,所述冷水进水端连接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与信号采集装置信号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进水分隔装置,包括进水管道、混水管道、信号采集装置和控制阀门,其中冷水通过冷水进水端进入进水管道和混水管道,进水管道通过热水器输入端向热水器内胆注水,所述混水管道通过混水输入端向混水阀注水;当冷水进水带电或热水器漏电时,电流由冷水进水端、热水器输入端和混水输入端中的一端流向另外两端,由于进水管道和混水管道中水电阻的绝缘阻尼作用,一方面降低电流,防止电流对人体产生伤害;另一方面将会在各端口产生不同的电位和电流信息,利用信号采集装置采集任意两端口或所有端口的电位或电流信息,即可根据端口电位差值或电流大小判断是否发生漏电情况,通过与信号采集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阀门,在冷水进水端关闭进水,阻断电流传递;即使由于水压不足导致经降低后的电流仍存在安全风险时,也可以及时关闭进水,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进水分隔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绝缘管体,所述进水管道和混水管道形成于所述绝缘管体内部,并将冷水进水分隔为相互绝缘的进水水路和混水水路,所述进水水路在热水器输入端和冷水进水端之间形成水电阻,所述混水水路在混水输入端和冷水进水端之间形成水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惠洁宝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惠洁宝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85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