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78387.7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2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承辉;张盟;唐馨庭;褚旭亮;王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B65H49/24;B65H49/32;H02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高科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缆 敷设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缆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地面上挖出基坑,同时确保基坑的深度在正常条件下要距离地面不小于700mm;S2:在基坑内设置电缆沟槽,并且在电缆沟槽内设置有电缆支架,使得电缆支架固定在电缆沟槽中;S3: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使得电缆从收卷装置进入电缆沟槽,并且安装在电缆支架上,敷设结束后,将泥土回填到基坑中;S4:电缆敷设完毕后,应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部门共同进行验收;配合收卷装置的使用,由于本申请设计的收卷装置在工作时不会产生移动,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是一种传输电能和信号的工具,广泛应用在现代生活中,电缆敷设是指将电缆安装到指定位置的过程。
现有技术中,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法步骤较为繁杂,施工效率较低,而且施工过程中的电缆收线装置稳定性差,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移动,工人会花费时间调整收线装置的位置,从而影响施工进程;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法步骤较为繁杂,施工效率较低,而且施工过程中的电缆收线装置稳定性差,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移动,工人会花费时间调整收线装置的位置,从而影响施工进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地面上挖出基坑,同时确保基坑的深度在正常条件下要距离地面不小于700mm;
S2:在基坑内设置电缆沟槽,并且在电缆沟槽内设置有电缆支架,使得电缆支架固定在电缆沟槽中;
S3: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使得电缆从收卷装置进入电缆沟槽,并且安装在电缆支架上,敷设结束后,将泥土回填到基坑中;
S4:电缆敷设完毕后,应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部门共同进行验收。
优选的,当电缆穿越农田时,基坑的深度距离地面不小于1m;泥土回填到基坑中时,应采取铺砂盖砖保护。
优选的,当电缆较重时,可采用机械牵引,机械牵引是指使用慢速卷扬机进行牵引,牵引速度为4~5m/min;在牵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电缆是否出现损坏。
优选的,当电缆较短且较轻时,可采用人工拉引,人工拉引是指人力拉引、滚轮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在拉引电缆时要注意拉力均匀,拉引电缆的速度也要均匀,而且要避免电缆受拖拉损伤。
优选的,在电缆敷设时,必须使得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及电缆本身的要求,避免电缆出现损伤。
优选的,所述收卷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和收卷轮;一对所述支撑板对称固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一号杆,所述收卷轮通过一号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侧壁,且收卷轮位于两块支撑板之间;所述底座的底部固接有万向轮;工作时,收卷轮上缠绕有电缆,当需要进行人工拉引时,只需要启动电机,使得电机通过一号杆带动收卷轮转动,使得收卷轮上的电缆从收卷轮上脱离,能够减少人工拉引时,从收卷轮上拉下电缆所消耗的力,为人工拉引提供了便利。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贯穿且滑动连接有插杆,且插杆的底端呈尖锥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开设有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的顶部固接有电缸,所述电缸的输出端固接有推杆,所述插杆的顶端固接有推板,且推板的一侧位于一号凹槽内;工作时,当收卷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启动电缸,使得电缸带动推杆向下运动,于是推杆通过挤压推板,使得插杆插入地面的泥土中,实现对本收卷装置的固定,避免本收卷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移动,影响电缆的敷设进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8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