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贴合方法及贴合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7960.2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5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杜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沈逸弢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合 方法 组件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和贴合组件,该方法包括在显示面板中非贴合面的第一部分上设置辅助贴合层,在显示面板远离盖板的一侧设置贴合机构;控制贴合机构对辅助贴合层施加指向贴合机构的第一力,使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向贴合机构弯曲,直至边缘部分的曲率大于盖板的非平面部分;控制贴合机构驱动显示面板中非贴合面的第二部分,使显示面板向平面部分位移,直至贴合面的平面贴合部分与盖板的平面部分互相贴合;控制贴合机构对辅助贴合层施加指向盖板的第二力,使贴合面的非平面贴合部分与盖板的非平面部分互相贴合。该贴合组件包括贴合机构和辅助贴合层。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使显示面板不产生裂纹,贴合后不产生气泡,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方法及贴合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曲面柔性显示面板的广泛应用,配置有曲面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组件对曲面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3D Lens)之间的贴合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贴合不当则会导致贴合组件的良率下降。
现有的曲面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通常先将显示面板黏贴在引导膜上,置于硅胶贴合治具上方;在引导膜夹持机构的作用下对显示面板进行预弯;硅胶贴合治具的底座上移,完成贴合;移除硅胶贴合治具,减黏取下引导膜。
由于硅胶贴合治具的形状、硬度以及表面光滑度的不同会影响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各个位置不都是同时接触,会影响贴合效果。且硅胶贴合治具的底座的结构以及向上运动的速度也会影响贴合效果。此外,现有的贴合方法还因为存在引导膜减黏的工序,在引导膜与显示面板分离时容易产生气泡,且由于显示面板的预弯部分与盖板先行接触贴合,在贴合显示面板其他部分之后,容易在贴合后产生气泡与裂纹,导致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的贴合存在失效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及贴合组件。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实现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所述盖板具有平面部分及位于所述平面部分至少一侧的非平面部分,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中间部分和位于所述中间部分至少一侧的边缘部分以及相对设置的贴合面和非贴合面,所述贴合面包括与所述中间部分对应的平面贴合部分和与所述边缘部分对应的非平面贴合部分,所述非贴合面包括与所述非平面贴合部分对应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平面贴合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中非贴合面的第一部分上设置辅助贴合层,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贴合机构;
控制所述贴合机构对所述辅助贴合层施加指向所述贴合机构的第一力,使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向所述贴合机构弯曲,直至所述边缘部分的曲率大于所述盖板的非平面部分;
控制所述贴合机构驱动所述显示面板中非贴合面的第二部分,使所述显示面板向所述平面部分位移,直至所述贴合面的平面贴合部分与所述盖板的平面部分互相贴合;
控制所述贴合机构对所述辅助贴合层施加指向所述盖板的第二力,使所述贴合面的非平面贴合部分与所述盖板的非平面部分互相贴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贴合组件,用于将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在一起;
所述盖板具有平面部分及位于所述平面部分至少一侧的非平面部分,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中间部分和位于所述中间部分至少一侧的边缘部分以及相对设置的贴合面和非贴合面,所述贴合面包括与所述中间部分对应的平面贴合部分和与所述边缘部分对应的非平面贴合部分,所述非贴合面包括与所述非平面贴合部分对应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平面贴合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贴合组件包括贴合机构和辅助贴合层,所述贴合机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辅助贴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上;
所述贴合机构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7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腔正畸牵引装置
- 下一篇:家装公司风险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