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77413.4 | 申请日: | 202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6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科;袁亮;张继强;何祥;刘帅;池小楼;吕鑫;魏祯;于祥;姬健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5/06 | 分类号: | E21F15/06;E21B33/13;C04B28/00;C04B111/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马文巧 |
| 地址: | 232007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区 梯次 异化 充填 方法 | ||
1.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主关键层的层位:施工后取芯做力学试验确定主关键层层位,主关键层层位到地面的距离为H1,H1为第一注浆钻孔(2)长度;
步骤二、注浆前准备:确定注浆孔平面位置,根据注浆孔平面位置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确定覆岩分区梯次注浆的充填材料配比以及注浆后的静置时间T;
步骤三、定向钻孔注浆:按照所述步骤二中的材料配比,通过所述注浆泵(1)和所述第一层注浆钻孔(2)进行注浆;
步骤四、第二层注浆:所述步骤三完成后静置时间T,设置第二层注浆钻孔(3),通过所述注浆泵(1)和所述第二层注浆钻孔(3)进行第二层注浆,浆液在垮落带沉淀形成饱和压实体时注浆充填作业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钻孔施工后取芯做力学试验,根据钻孔泥浆漏失情况及岩芯情况确定主关键层层位和离层区(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采空区垮落之前对所述第一层注浆钻孔(2)进行施工,注浆孔平面位置位于所述离层区(4),注浆孔为两个,分别位于工作面两侧,注浆扩散半径为100-150m,注浆孔沿地表下沉盆地拐点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面长度为200m-400m时,在工作面中部添加注浆孔,注浆孔沿地表下沉盆地拐点处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根据主关键层层位和所述离层区(4)进行定向钻孔,钻孔孔径300mm,所述第一层注浆钻孔(2)进入离层区(4),按照所述步骤二中的充填材料配比,充填材料配比为矸石:气化渣:粉煤灰:水泥=1:4.2:4.2:0.6,所述注浆泵(1)在地面以3MPa泵送压力向所述第一层注浆钻孔(2)进行注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第一层注浆钻孔(2)注浆完成后静置时间T,在所述第一层注浆钻孔(2)内安装270mm套管,进行所述第二层注浆钻孔(3)施工,通过裂隙带(5)和垮落带(6)计算高度进行钻孔作业,所述第二层注浆钻孔(3)的钻孔长度为H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垮落带(6)和裂隙带(5)确定充填材料配比,所述注浆泵(1)在地面施加10MPa泵送压力输送浆液向所述第二层注浆钻孔(3)注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公式计算裂隙带(5)和垮落带(6)的估计高度:
采高M≤3.5m时,裂隙带(5)估计高度HL和垮落带(6)估计高度HK分别为:
HL=(100M/(0.35M+6.19))±5.47
HK=(100M/(-7.71M+42.44))±2.38
当采高3.5m<M<6m时,裂隙带(5)估计高度HL和垮落带(6)估计高度HK分别为:
HL=(100M/(-0.95M+10.82))±14.57
HK=(100M/(-1.77M+26.04))±7.90
当采高M≥6m时,裂隙带(5)估计高度HL和垮落带(6)估计高度HK分别为:
HL=(100M/(-0.77M+12.52))±28.5
HK=(100M/(-6.51M+66.35))±4.47。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覆岩分区梯次差异化注浆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实际煤层(7)上覆岩层中存在厚、硬岩层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74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侧前车变道意图识别的ACC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