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发热纤维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及其纺纱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75670.4 | 申请日: | 2022-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1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春元科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2G3/36;D01F1/10;D01F6/9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发热 纤维 混纺 双层 结构 纱线 及其 纺纱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纱线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蓄热发热纤维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及其纺纱方法。蓄热发热纤维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纤维45‑65份、蓄热纤维15‑30份、中空涤纶纤维5‑20份、莫代尔纤维10‑20份;其中,蓄热纤维为采用碳化钛、纳米氧化锌、PET聚酯母粒对聚酰胺母粒进行改性制得;其制备方法为:将棉纤维、蓄热纤维、中空涤纶纤维、莫代尔纤维分别经过清花后进行梳棉,形成梳棉条一、梳棉条二、梳棉条三、梳棉条四;将梳棉条三作为纱芯,将其他梳棉条与梳棉条三进行并条,经粗纱、细纱后形成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本申请的纱线,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具有提高保暖性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纱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热发热纤维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及其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纺织品面料层出不穷,各种纺织面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东北等寒冷地区,由于气温较低,人们为了达到保暖的目的,通常需要穿许多件衣服。目前,为了加强衣服面料的保暖性能,一般是将面料加层、加厚、涂层,不仅造成面料厚重、透气性差,影响面料的质感和舒适性,而且保暖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增强面料的保暖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热发热纤维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及其纺纱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热发热纤维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发热纤维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纤维45-65份、蓄热纤维15-30份、中空涤纶纤维5-20份、莫代尔纤维10-20份;其中,蓄热纤维为采用碳化钛、纳米氧化锌、PET聚酯母粒对聚酰胺母粒进行改性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蓄热发热纤维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使面料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还增强了保暖性能,通过蓄热纤维和中空涤纶纤维的协同作用,对制得的面料起到了双重保暖的作用,其中,光源照射10min,制得的面料温度升高了17-40.6℃,去掉光源10min后,面料的温度还保持在18.4-29.1℃,断裂强力为2.54-2.99N,断裂伸长率为25.3-28.2%。
棉纤维是基础原料,棉纤维手感柔软、吸湿透气,能够使制成的面料具有舒适、保暖的效果。蓄热纤维具有蓄热、保暖的作用,能够增强面料的保暖性能。蓄热纤维由碳化钛和纳米氧化锌对聚酰胺母粒进行改性制得,碳化钛具有高效吸收可见光,反射红外线的特性,当吸收太阳光后,通过热转换,可将热能储存在蓄热纤维中,从而起到蓄热、吸热的作用,应用到纱线的原料中,能够增强面料的保暖性能。
纳米氧化锌是属于远红外辐射材料,能够吸收太阳光发出的热量,在人们穿着衣服时,能够向人体辐射一定波长的远红外线,对人体起到保温的作用,还可进入皮下深层,具有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流动、改善新陈代谢等保健功效,从而进一步提高蓄热纤维的保暖功效。
中空涤纶纤维内部有明显的空腔,空腔内能够储存大量的空气,能够提高中空涤纶纤维的热阻和保暖性能,从而提高制成的面料的保暖性能。空腔能够降低中空涤纶纤维的密度,使其轻量化,使其具有轻质的特点。由于中空涤纶纤维的空腔的存在,提高了孔隙率、蓬松度和比表面积,改善了其热湿传递性能,使制成的面料具有吸湿透气、保暖的性能。莫代尔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吸湿性,与其他纤维进行混纺,能够使制成的面料具有舒适性。
作为优选: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纤维50-60份、蓄热纤维18-26份、中空涤纶纤维8-18份、莫代尔纤维12-17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棉纤维、蓄热纤维、中空涤纶纤维、莫代尔纤维的重量配比进行优化,更有利于提高由上述纤维制成的面料的保暖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春元科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春元科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5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