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农业播种机械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4106.0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2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平;李秀川;和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少平;李秀川;和韩伟 |
主分类号: | A01C7/00 | 分类号: | A01C7/00;A01C7/04;A01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龙世和 |
地址: | 034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农业 播种 机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农业播种机械,包括传送装置和PLC控制器,所述传送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机架,所述导向轴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分布的播种部,所述两个机架之间设置有以调节相邻两个所述播种部间距的调节部。本发明中,由驱动件带动转盘组件转动,吸头吸住种子且移动种子经过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在两个挡块的阻碍作用下,使种子在吸头上来回移动,从而使多余的种子因挤压而与吸头分离,两个挡块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对种子进行挤压,并且均遮住吸头进气端一半的面积,故本装置可以有效去除吸附在吸头上的粒径尺寸较小的种子,起到节约种子,降低成本的作用,有利于种子的正常发育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农业播种机械。
背景技术
播种是农业的一个基本环节,播种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以后出苗率的高低。多数植物的种子可以直接播于田间,对于幼苗比较柔弱的种子,需先在苗床育苗,多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穴盘育苗技术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采用穴盘作为育苗容器,机械化精量播种,穴盘育苗播种时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成苗时一室一株,同时秧苗质量高、便于规范化管理、适宜远距离运输和机械化移栽。
穴盘育苗可为移栽提供优质秧苗,但蔬菜类种子等属于小粒径种子,平均直径小于3mm。不同小粒径种子的几何形状等物理特性不尽相同,是精量排种器研制的难点和关键点。国外学者早期研究的机械式精量排种器,是根据种子的尺寸及粒型,用型孔将种子从种箱中分离出来并排列整齐,然后进行播种。这样的机械式精量排种器对播种玉米、大豆、小麦等大中粒径种子的效果较好,但机械式排种器播种速度不高,对种子外形要求严格,播种小粒径种子时型孔过小则易造成堵塞和破损,型孔过大难以实现单粒排种。而气力式排种器是用气力将种子从种箱中分离出来,种子被吸附并排列在排种盘上,然后播下。相对而言,气力式排种器对种子形状要求不高,并且播种精度较高,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和充分应用。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小粒径的种子,由于种子体积和质量较小,在负压作用下很可能出现一个吸种孔吸住多个种子,导致一个穴盘上播下多个种子,浪费种子,提高成本,甚至影响后期的正常育苗;另外,在负压吸种子时未能准确吸收,导致某个或某些吸种孔存在空吸情况,从而无法向穴盘播种,无法实现精量播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慧农业播种机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农业播种机械,包括传送装置和PLC控制器,所述传送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机架,所述两个机架之间设置有导向轴、驱动轴、从动轴和限位轴,所述导向轴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分布的播种部,所述两个机架之间设置有以调节相邻两个所述播种部间距的调节部;所述播种部包括转盘组件、齿轮和转轮,所述齿轮通过连接组件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轮的中心处具有贯穿的通槽,且通槽内设置有滚珠衬套,所述从动轴从滚珠衬套内侧贯穿,并且从动轴的表面具有与滚珠衬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轴以及从动轴均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轴与传动组件之间设置有另一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转盘组件包括两个半圆形的第一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开放端连通有气管,并且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半圆形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吸头,且吸头的进气端具有隔离网,所述第二管体通过连接管与吸头连通,所述转盘组件具有吸头的一侧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的水平一侧设置有倾斜的挡板,且挡板顶部设置有用于检测种子的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导向板,所述第一挡块的下半部分和第二挡块的上半部分均与吸头的进气端重叠,所述转盘组件的外侧设置有齿环,且齿环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轮的外周具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圆锥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具有第三挡块,且第三挡块位于凹槽的开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少平;李秀川;和韩伟,未经王少平;李秀川;和韩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4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甘薯固碳减排能力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过零计数加热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