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优化航道汇流区的工程布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3608.1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7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明;贲鹏;李东旭;丁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5;G06T17/00;G06F1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毛雨田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粒子 追踪 优化 航道 汇流 工程 布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优化航道汇流区的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查清汇流口门区水流来源及组成;
步骤S2:构建三维水流模拟模型;
步骤S3、构建粒子追踪对流-扩散模型;
步骤S4、探明水流运动规律,追踪区域水流来源;
步骤S5:布置消能和导流工程设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优化航道汇流区的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基于长系列水文资料对支流和航道洪水频率进行分析,合理确定水流组合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优化航道汇流区的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不同的水流来源定量化为独立的边界,构建一组或多组三维水流运动模拟模型;模型参数率定、模型适用性评估,以3组不同网格尺度模型对研究区域进行模型,选择合适网格和参数进行模拟;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优化航道汇流区的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粒子对流-扩散模拟模型,研究区内初始状态无粒子,不同边界给定不同标记和编号的粒子,粒子无衰减、相互间无反应,仅跟随水流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优化航道汇流区的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绘制汇流口通航区域流速及流态图、横向流速图等,将横向流速大于规范值区域标识出来,提取该区域内各种粒子的空间分布,追踪其粒子来源,分析水流运动规律,剖析原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优化航道汇流区的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根据流速超标范围内粒子分布规律和来源,设置消能和导流工程措施,优化工程布置和规模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36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