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与交易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71507.0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8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模;毛方杰;徐林;宋艳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10 | 分类号: | G06Q10/10;G06Q20/38;G06Q20/4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杨小凡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林业 计量 监测 交易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与交易系统及方法,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专家自组织核准系统,对入链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是否科学合理、项目碳汇量事前预估、事后计量及过程监测结果是否精准进行审核,简化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开发、审定和备案流程,简化林业碳汇项目事前预估、事后监测的专家审核过程,提高了项目备案和碳汇量签发的效率,解决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周期长、审核过程繁琐的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数据高度透明和不可篡改特性,保证了链上所有碳汇量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性,对自愿碳汇交易市场林业碳汇项目碳汇量计量、签发和交易进行技术背书,解决了自愿碳汇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产品缺乏公信力的问题,规避了存在的交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碳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与交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全球共识。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1997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简称《京都议定书》引入了三种基于市场手段的减排机制,强调了利用市场手段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从2013年开始,我国陆续进行了七个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将拉开序幕。
我国政府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而减排和增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决定因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主管部门通过对纳入强制减排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来控制排放量,通过碳吸收来实现增汇,其中,林业碳汇是碳吸收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当某强制减排企业的碳排放超过统一发放的配额量便无法完成履约,则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企业盈余的配额或者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签发的林业碳汇量来完成履约。然而,国家统一碳交易市场纳入的是为数不多的强制性减排的重点排放企业,纳入对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非强制减排企业或个人等主体实现碳中和以及消除碳足迹的需求,而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亟需建立可供更多群体参与的自愿碳汇交易市场,进行包括林业碳汇项目在内的碳减排量交易,与国家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规模互补,共同服务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林业碳汇安全、经济、有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推动,成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减排压力的一种战略选择。2021年2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林业碳汇可以作为国家核证减排量,用于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清缴。然而,林业碳汇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不同于国家统一碳交易市场有国家主管部门背书作为信用支撑,自愿碳汇交易市场需要提供可信赖的产品和可靠的碳汇交易体系。欧盟和美国主导的国际碳交易市场虽然存在一定规模的林业碳汇自愿交易市场,但其单纯依靠道德自律以及法律规范制约,缺乏通过技术手段等更有公信力的约束机制,存在一定的交易和金融风险。目前,林业碳汇进行交易只能通过国家主管部门背书作为信用支撑,具有中心化强、开发周期长、审核过程繁琐等不足。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在于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方式、数据高度透明和不可篡改,一旦数据写入区块链中,就无法再对其进行修改,同时由于区块链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不属于单一机构或组织持有,可以增加参与度和共同监管能力。然而,目前并没有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审核和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与交易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1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