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轮式活动接头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67821.1 | 申请日: | 2022-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蔡昌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5/02 | 分类号: | B25B15/02;B25B23/02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丁鹏 | 
| 地址: | 3141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轮 活动 接头 | ||
本发明涉及五金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棘轮式活动接头,本发明包括杆身、组件一和组件二,组件一包括连接套和转动块,组件二包括刀头套筒和棘轮杆,转动块转动连接杆身,棘轮杆设于连接套内,棘轮杆下端设有环槽,棘轮杆上端设有棘轮槽,连接套上端设有通孔一,连接套外侧设有抱环,抱环设有与通孔一同轴的通孔三,通孔三内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穿过通孔一设置,转动杆上套设有弹簧且弹簧位于抱环与连接套之间,转动杆尾端设有单向通过部,单向通过部位于棘轮槽内,单向通过部左侧设有垂直卡槽,单向通过部右侧设有倾斜导向面,根据螺钉的安装或拆卸要求,只需调节转动杆位置,即可完成螺钉的安装或拆卸,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五金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棘轮式活动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手动螺批通常包括一个固定接头、设置于固定接头后端的手柄、设置在固定接头前端可与螺钉头连接的刀头或套筒,其中刀头的前端常见的有十字形和一字形,以分别适用于十字槽螺钉或一字槽螺钉。
现有的螺批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缺陷:当需要安装或拆卸的螺钉位于一个较为狭小的空间内时,在螺钉的上方具有遮挡物,因而螺钉上方的空间有限,因为固定接头的长度与角度固定,并且固定接头与刀头为同一直线,导致刀头将无法进入落定上方的空间内,操作人员无法使用手拧动螺批的手柄。
并且当需要对一个螺钉连续多次旋动时,其间需要手持螺丝批从螺钉向上暂时撤离后实现反方向回转手柄,然后将刀头向下移动再次对准螺钉后继续转动,这种方式需要再次将螺丝批对准螺钉,影响作业效率。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适合狭小空间作业且作业效率高的棘轮式活动接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棘轮式活动接头。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棘轮式活动接头包括:
杆身、组件一和组件二,所述组件一包括连接套和设于连接套上端的转动块,所述组件二包括刀头套筒和设于刀头套筒上端的棘轮杆,所述杆身上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后端设有预紧弹簧,所述调节块前端设有卡头,所述杆身上设有开槽,所述转动块转动设置于开槽内,所述转动块上环设有卡槽,所述卡头设于卡槽内,所述棘轮杆设于连接套内,所述棘轮杆下端设有环槽,所述棘轮杆上端设有棘轮槽,所述连接套上端设有通孔一,所述连接套外侧设有抱环,所述抱环设有与通孔一同轴的通孔三,所述通孔三内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过通孔一设置,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抱环与连接套之间,所述转动杆尾端设有单向通过部,所述单向通过部位于棘轮槽内,所述单向通过部左侧设有垂直卡槽,所述单向通过部右侧设有倾斜导向面,所述连接套下端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尾端设于环槽内。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套上设有凹槽,所述抱环卡接于凹槽内。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块包括调节块一和调节块二,所述调节块一前端设有容纳卡头的卡接半槽一,所述调节块二上设有与卡接半槽一相对称的卡接半槽二,所述预紧弹簧一端固定于调节块,所述预紧弹簧另一端设于杆身的弹簧槽内。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块一上端设有凸起一,所述调节块二下端设有凸起二。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开槽内设有固定杆,所述转动块套设于固定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棘轮式活动接头的有益效果:
组件一、组件二与杆身之间角度多级调节并且能够通过卡头稳定锁紧,能深入不同情况狭小空间内进行螺钉的快速安装或拆卸,使用方便。
通过带有倾斜导向面和垂直卡槽的转动杆与带棘轮槽的棘轮杆配合使用,根据螺钉的安装或拆卸要求,只需调节转动杆位置,即可完成螺钉的安装或拆卸,无需将组件一连同杆身脱离螺钉上移调节手柄在狭小空间内的位置,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配件数量更少,能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7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