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二氧化铈纳米片的合成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67051.0 | 申请日: | 2022-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5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吕玲玲;王奇;孙松;詹福如;陈常乐;孙绪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 |
| 主分类号: | B01J19/28 | 分类号: | B01J19/28;C01F17/235;C01F17/10;F26B11/18;F26B25/00;F26B2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何静 |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氧化 纳米 合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二氧化铈纳米片的合成装置,包括反应桶,反应桶的上转动设有配料桶,反应桶上设有用于驱动配料桶转动的第一驱动件,反应桶的下方设有晾干装置,反应桶包括第一桶体,第一桶体的上方固定有搅拌支架,搅拌支架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位于配料桶内的第一搅拌件,第一桶体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为长条形。本发明合成装置通过向反应桶内加入硝酸铈水溶液,向配料桶内加入碱性溶液,打开第二出料口,启动第二电机驱动配料桶转动,转动的同时不仅能够时配料桶布料均匀,还可以同时对配料桶和反应桶内进行搅拌,既可以避免配料桶内的碱性溶液发生沉淀,又可以加快反应桶内的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二氧化铈纳米片的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Ce4+/Ce3+氧化还原转变以及丰富的氧空位,使纳米二氧化铈作为催化剂以及催化剂载体在能源、环境及催化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纳米二氧化铈的催化活性与其暴露的晶面密切相关,做为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铈的(100)、(110)晶面具有较(111)晶面更高的活性,因此制备暴露高活性晶面的纳米二氧化铈称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水(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
二氧化铈纳米片合成的过程中需要向硝酸铈水溶液加入碱性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铈纳米片前驱体,然后将氢氧化铈纳米片前驱体进行干燥得到二氧化铈纳米片,传统的氧化铈纳米片的合成装置反应速率慢,且不具备晾干装置,为解决上式问题,现提供一种一种用于二氧化铈纳米片的合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铈纳米片的合成装置,通过向反应桶内加入硝酸铈水溶液,向配料桶内加入碱性溶液,打开第二出料口,启动第二电机驱动配料桶转动,转动的同时不仅能够时配料桶布料均匀,还可以同时对配料桶和反应桶内进行搅拌,既可以避免配料桶内的碱性溶液发生沉淀,又可以加快反应桶内的反应速度,反应桶内反应完成后得到氢氧化铈纳米片前驱体,通过第二驱动件控制晾干盘依次接收反应桶内输出的氢氧化铈纳米片前驱体,接收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晾干盘转动使得氢氧化铈纳米片前驱体均匀的分布在晾干盘内,将氢氧化铈纳米片前驱体晾干后得到二氧化铈纳米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二氧化铈纳米片的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包括反应桶,所述反应桶的上转动设有配料桶,反应桶上设有用于驱动配料桶转动的第一驱动件,反应桶的下方设有晾干装置。
所述反应桶包括第一桶体,第一桶体的上方固定有搅拌支架,搅拌支架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位于配料桶内的第一搅拌件,第一桶体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为长条形。
所述配料桶包括位于第一桶体上转动的第二桶体,第二桶体的下方固定有第二搅拌件,第二搅拌件位于第一桶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桶体的下方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桶体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两侧均设有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桶体的外壁设有套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桶体固定连接,第一桶体的底部设有阵列分布的的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与第一桶体的内部连通,第一桶体内设有用于密封第二出料口的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板,第一搅拌件的下方与密封板转动连接,密封板的下方固定有阵列分布的堵杆,堵杆插入第二出料口内,堵杆为锥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固定在搅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配合的第二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晾干装置包括对称分布的侧板,侧板固定在第一桶体的下方,侧板上固定有阵列分布的水平滑轨,侧板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晾干支架,晾干支架位于水平滑轨上滑动,晾干支架上转动设有晾干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未经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7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