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064866.3 申请日: 2022-01-20
公开(公告)号: CN114304175A 公开(公告)日: 2022-04-12
发明(设计)人: 张亚洲;李卓;邓梅;许强;祁鹏飞;魏育明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N47/18 分类号: A01N47/18;A01N47/38;A01N37/44;A01N43/653;A01P3/00;A01G13/00;A01G22/20
代理公司: 成都华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3 代理人: 文莹森
地址: 6111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型 赤霉病 耐药 菌株 防治 复合 药剂 及其 使用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及其使用方法,本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包括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及戊唑醇,多灵菌的浓度范围为0.225㎎/ml‑0.25㎎/ml,咪鲜胺的浓度范围为0.81㎎/ml‑1㎎/ml,氰烯菌酯的浓度范围为1.5㎎/ml‑1.7㎎/ml,戊唑醇的浓度范围为6.48㎎/ml‑7.2㎎/ml。本发明能够显著消杀引起赤霉病的耐药菌株以达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保护,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的致病菌主要通过侵染扬花期小麦穗部,并汲取小麦穗部营养,造成小麦籽粒发育不良、劣化面粉品质,进而导致小麦减产。感染赤霉病后的小麦籽粒会积累多种真菌毒素抑制生物体的蛋白合成,利于其在小麦穗部扩展,同时也可引起人和动物厌食、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和接触性皮炎,长期食用受赤霉病侵染的小麦种子和加工后产品甚至会导致人类致癌。四川盆地自古以来是中国内陆粮仓,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和玉米。其中位于盆地东部的达州、巴中、南充以及绵阳市东部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是限制该区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恢复和扩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稻草还田等耕作方式的改变,成都平原小麦赤霉病发生也逐年加重。2021年受小麦扬花期长期阴雨和暖温的诱发,四川盆地小麦赤霉病出现大暴发。2021年四川省除了盆地西南方向的西昌市和会理市的小麦穗部未见明显赤霉病发生外,其余市均有赤霉病发生,病田率达到100%,部分未防田块平均病穗率也达到100%,如雅安市、乐山市、绵阳市三合镇和苍溪县。赤霉病防治主要根据作物生长季节中的环境条件、病原菌特征和品种特性,采用抗性育种种植和化学防治,其中抗性育种受限于抗性基因资源匮乏,四川省现有推广小麦品种和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多为高感赤霉病的品种。化学防治是目前快速防治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但赤霉病病原菌复杂和变异速率快,是影响化学防治效果的主要原因。杀菌剂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耐药性、抗药性菌株在群体中占据优势。有资料显示2017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中抗多菌灵的病原菌数量在8年内由4.8%上升至90%。201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显示,长期使用戊唑醇和多菌灵进行赤霉病防治的地区,均已出现抗性菌株。四川省现广泛使用的赤霉病杀菌剂药剂主要包括吡唑醚菌酯、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其中已知防治效果最好的氰烯菌酯防治效率为71.59%,多菌灵和戊唑醇复合药剂防治效率为68.99%。依据2021四川省赤霉病菌群调研结果发现,300%的吡唑醚菌酯在培养基中不能抑制镰刀菌的生长。但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均出现抗性菌株,该结果与2021年赤霉病调研地区采用杀菌剂防治结果一致。除此之外,2021年四川盆地小麦赤霉病防治调研发现,药剂选择种类错误和施用时间不及时,是小麦赤霉病防治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为减少小麦受赤霉病侵染危害的影响,开发新型赤霉病防治药剂,以及选用合适的药剂施用时间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及其使用方法,以显著消杀引起赤霉病的耐药菌株以达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包括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及戊唑醇,所述多灵菌的浓度范围为0.225㎎/ml-0.25㎎/ml,所述咪鲜胺的浓度范围为0.81㎎/ml-1㎎/ml,所述氰烯菌酯的浓度范围为1.5㎎/ml-1.7㎎/ml,所述戊唑醇的浓度范围为6.48㎎/ml-7.2㎎/ml。

进一步的,所述多灵菌的浓度为0.25㎎/ml,所述咪鲜胺的浓度为0.9㎎/ml,所述氰烯菌酯的浓度为1.67㎎/ml,所述戊唑醇的浓度为7.2㎎/ml。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第一步,制作本所述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

第二步,在田间小麦抽穗100%和/或田间小麦扬花率10%左右时,喷施本所述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48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