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牛瘤胃复合菌群干粉为核的腐植酸缓释有机复合肥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63977.2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0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东;侯春雁;李本鑫;刘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昊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3/80;C05G5/12;C05G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永源镇***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瘤胃 复合 干粉 腐植酸缓释 有机 | ||
1.以牛瘤胃复合菌群干粉为核的腐植酸缓释有机复合肥的制备工艺,是先通过培养牛瘤胃复合菌群,然后将牛瘤胃复合菌群基料低温干燥成泥状,牛瘤胃复合菌群基料中有效活菌数大于 1 亿 cfu/毫升,泥状的牛瘤胃复合菌群基料从芯核进料漏斗(5)和芯核进料管(6)输送进入成丸孔(1)中,以牛瘤胃复合菌群干粉为核的腐植酸缓释有机复合肥颗粒加工制作的装置由成丸孔(1)、固孔板(2)、电源线(3)、电源线插头(4)和接丸板(3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丸孔(1)是通过固孔杆(10)固定在固孔板(2)上成排规则排列的小圆柱形孔,成丸孔(1)多个,每个成丸孔(1)的圆孔的直径为3-5毫米、圆孔的高度为5-10毫米,通过旋转电机(24)的旋转轴(15)在同一排内相互连接,同一排内相邻两个成丸孔(1)之间相距1-2厘米,相邻两排成丸孔(1)之间相距1-2厘米,旋转电机(24)和成丸挤杆电机(29)所需的电能由电源线(3)提供,在电源线插头(4)插入外接电源的插座上后,即可将电能通过电源线(3)输送给成丸孔(1)所利用;每个成丸孔(1)均由芯核进料漏斗(5)、芯核进料管(6)、气压舱壁(7)、气压舱(8)、气压舱腔(9)、固孔杆(10)、加热壁(11)、加热螺旋丝(12)、成丸穹顶(13)、旋转轴孔(14)、旋转轴(15)、成丸模壳(16)、加壳筒(17)、成丸挤杆(18)、成丸挤罩(19)、成丸孔电源线插头(20)、成丸孔电源线(21)、加热螺旋丝控板(22)、成丸穹顶支架(23)、旋转电机(24)、外壳进料漏斗(25)、外壳进料管(26)、加壳筒进孔(27)、加壳筒腔(28)、成丸挤杆电机(29)、芯核撑板(30)、加壳筒出孔(31)和加壳筒壁(32)组成;芯核进料漏斗(5)是将泥状的芯核软料输送到芯核进料管(6)中去的部件,整体呈圆台形,芯核进料漏斗(5)圆台中央空、上底和下底缺失、侧壁由厚度为0.1-0.3毫米的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板制成,芯核进料漏斗(5)上底圆的直径为1-3毫米、下底圆的直径为0.5-1毫米,芯核进料漏斗(5)的下底缘与芯核进料管(6)上口缘焊接在一起,芯核进料漏斗(5)的内腔与芯核进料管(6)相通连成一个通道;芯核进料管(6)呈圆管状,长度为1-2厘米,芯核进料管(6)下口缘游离,开口在气压舱(8)下口处上方1-3毫米处,芯核进料管(6)管壁由厚度为0.1-0.3毫米的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板制成,芯核进料管(6)在上部1/4处与气压舱壁(7)焊接在一起;气压舱(8)是成丸孔(1)顶部的部件,气压舱壁(7)和加热壁(11)组成气压舱(8)的外壁,气压舱(8)内的空间为气压舱腔(9);气压舱壁(7)是气压舱(8)上半部的外壁,呈半球形,半球的直径为3-5毫米,气压舱壁(7)为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0.3-0.5毫米,气压舱壁(7)顶部中央有一个圆孔,供芯核进料管(6)穿过,芯核进料管(6)伸进3/4长度时,将芯核进料管(6)和气压舱壁(7)焊接密封固定在一起;固孔杆(10)是将整个成丸孔(1)部件固定在固孔板(2)上、在气压舱(8)上下部交界处同一个直径上向气压舱(8)外伸出的圆杆,固孔杆(10)为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固孔杆(10)的直径为0.5-1毫米、长度为3-5毫米;加热壁(11)是气压舱(8)下半部的外壁,呈圆台形,圆台中央空、上底和下底缺失、侧壁由厚度为0.1-0.3毫米的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板制成,加热壁(11)上底圆的直径为3-5毫米、下底圆的直径为1-1.5毫米,加热壁(11)的上底缘与气压舱壁(7)下口缘焊接在一起,加热壁(11)下口游离,开口在成丸模壳(16)顶口的上方;加热螺旋丝(12)是通电时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电阻丝,由金属钨制成,横截面呈圆形,圆形的直径为0.1-0.5毫米,盘旋两圈后套在加热壁(11)外面,不与加热壁(11)外表面接触,与加热壁(11)外表面相距0.2-0.5毫米,上下两圈电阻丝之间相距0.2-0.5毫米,加热螺旋丝(12)两端固定在加热螺旋丝控板(22)上,分别与成丸孔电源线(21)的两股线相连接,加热螺旋丝控板(22)内有控制二极管,控制加热螺旋丝(12)所在线路的等时长开合;加热螺旋丝控板(22)为陶瓷质,用螺栓结构或铆钉结构固定在成丸孔(1)壁内表面上;成丸孔电源线插头(20)是与电源线(3)内端插座通过卡扣式电源线接头相连接的结构,另一端连接成丸孔电源线(21);成丸孔电源线(21)分出三个分支,一个分支到达加热螺旋丝控板(22),为加热螺旋丝(12)供电;另一个分支到达旋转电机(24),控制成丸模壳(16)的旋转;第三个分支到达成丸挤杆电机(29),将腐殖质外壳添加在芯核外面,进而成粒;成丸孔电源线(21)是铜芯双股电源线,铜芯的横截面为圆形,铜芯的直径为0.5-1毫米;成丸穹顶(13)由厚度为0.1-0.3毫米的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板制成,呈球面形,球面所在球的直径为1-2厘米,成丸穹顶(13)周缘焊接固定在成丸孔(1)壁内表面上,顶部中央有一个圆孔,该圆孔周缘与加热壁(11)下口缘焊接固定在一起,成丸穹顶(13)下部的空间与气压舱腔(9)相通连;成丸穹顶支架(23)是将成丸模壳(16)上部固定在成丸穹顶(13)下方的支架,由5-6根锰钢质圆杆组成,圆杆的横截面呈圆形,圆形的直径为0.3-0.5毫米,其中三根圆杆相互呈120º夹角,分列在成丸模壳(16)上部顶口周缘壁上,每根圆杆的一端焊接在成丸模壳(16)顶口周缘壁上,另一端焊接在成丸穹顶(13)内表面上,加热壁(11)下口缘所在平面与成丸模壳(16)顶口周缘所在平面相距1-2毫米;另外2-3根圆杆分列在成丸模壳(16)上部的下口周缘,相互之间呈180º或120º的夹角,每根圆杆的一端焊接在成丸模壳(16)上部的下口周缘壁上,另一端焊接在成丸孔(1)壁内表面上;成丸模壳(16)是将芯核料制成球形颗粒的结构,由上部、下部两部分组成,上部由成丸穹顶支架(23)固定,下部在旋转轴(15)方向上与旋转轴(15)固定在一起;旋转电机(24)是带动旋转轴(15)旋转的电动机,设置在固孔板(2)上一排成丸孔(1)最外侧成丸孔(1)的侧壁上;旋转轴(15)与旋转电机(24)的转子连接成一个整体,旋转电机(24)的转子转动,即可带动旋转轴(15)转动;旋转轴(15)为锰钢质的圆杆,圆杆横截面圆形的直径为0.2-0.5毫米,位于成丸模壳(16)与旋转电机(24)之间或相邻两个成丸孔(1)的成丸模壳(16)之间;旋转轴孔(14)是成丸孔(1)壁上供旋转轴(15)穿过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为0.21-0.52毫米;加壳筒(17)是将腐植酸基料添加在芯核颗粒球外面形成以牛瘤胃复合菌群干粉为核的腐植酸缓释有机复合肥颗粒外壳的结构,横向卧于成丸模壳(16)的下方,整体呈圆柱形,加壳筒(17)包括成丸挤杆(18)、成丸挤罩(19)、外壳进料漏斗(25)、外壳进料管(26)、加壳筒进孔(27)、加壳筒腔(28)、成丸挤杆电机(29)、芯核撑板(30)、加壳筒出孔(31)和加壳筒壁(32);其中,加壳筒(17)四周的壁为加壳筒壁(32),加壳筒壁(32)由厚度为0.1-0.3毫米的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板制成;加壳筒腔(28)是加壳筒壁(32)所围成的空腔,加壳筒腔(28)内设置有成丸挤杆(18)、成丸挤罩(19)、外壳进料管(26)的下端和芯核撑板(30);加壳筒壁(32)中央正上方的开口为加壳筒进孔(27),由成丸模壳(16)制成的球形芯核颗粒从加壳筒进孔(27)掉落进加壳筒腔(28)中的芯核撑板(30)上,外壳进料管(26)也由加壳筒进孔(27)伸进加壳筒腔(28)中;加壳筒壁(32)中央正下方的开口为加壳筒出孔(31),加壳筒出孔(31)是成品以牛瘤胃复合菌群干粉为核的腐植酸缓释有机复合肥颗粒从成丸孔(1)掉落下去的开口;外壳进料漏斗(25)是将泥状的腐植酸基料输送到外壳进料管(26)中去的部件,整体呈圆台形,外壳进料漏斗(25)圆台中央空、上底和下底缺失、侧壁由厚度为0.1-0.3毫米的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板制成,外壳进料漏斗(25)上底圆的直径为1-3毫米、下底圆的直径为0.5-1毫米,外壳进料漏斗(25)的下底缘与外壳进料管(26)上口缘焊接在一起,外壳进料漏斗(25)的内腔与外壳进料管(26)相通连成一个通道;外壳进料管(26)呈圆管状,长度为2-5厘米,中间有两个弯折,外壳进料管(26)上口缘与外壳进料漏斗(25)的下底缘焊接在一起,外壳进料管(26)下口缘游离,开口在加壳筒腔(28)中距加壳筒进孔(27)边缘1-3毫米处,外壳进料管(26)管壁由厚度为0.1-0.3毫米的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板制成,外壳进料管(26)在与成丸孔(1)壁接触处与成丸孔(1)壁焊接在一起;成丸挤杆电机(29)是在通电作业时能够将成丸挤杆(18)往加壳筒腔(28)内推进或将成丸挤杆(18)从加壳筒腔(28)内拉出来的电动机,成丸挤杆电机(29)共2个,分别设置在加壳筒(17)的两端,与成丸孔电源线(21)的一个分支相连接;成丸挤杆(18)是下表面具齿槽的锰钢质圆杆,成丸挤杆(18)圆杆的直径为1-2毫米、长度为0.5-1厘米,下表面的齿槽与成丸挤杆电机(29)转动齿轮的齿相啮合,在成丸挤杆电机(29)的带动下能够水平移动,成丸挤杆(18)外端游离,内端焊接在成丸挤罩(19)外表面中央;成丸挤罩(19)是将以牛瘤胃复合菌群干粉为核的腐植酸缓释有机复合肥颗粒挤压为成品的结构,共2个,相对设置在加壳筒腔(28)内,与成丸挤杆(18)相连处的壁最厚,厚度为0.5毫米,然后往外的壁逐渐变薄,最薄处的壁的厚度为0.3毫米,当2个成丸挤罩(19)紧贴靠在一起时,其内腔形成一个球形的空间;芯核撑板(30)是一端焊接在成丸挤罩(19)内表面下部、另一端游离的长方体形钢片,芯核撑板(30)的长度为1-2毫米、宽度为0.3-0.5毫米、厚度为0.1-0.2毫米,2个芯核撑板(30)上下之间相距0.1-0.2毫米,上面的芯核撑板(30)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与成丸挤杆(18)中央所在水平面之间相距0.3-0.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昊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昊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39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草坪太阳能灯具
- 下一篇: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血管介入穿刺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