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光氢蓄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62746.X | 申请日: | 2022-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3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韩笑;闫华光;康建东;万金明;李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6;H02J3/28;G06Q10/04;G06Q10/06;G06Q50/06;G06N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晓晓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光 系统 多目标 优化 配置 方法 存储 介质 | ||
一种风光氢蓄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总成本最低、系统负荷缺电率最小构建目标函数,以系统自身功率及容量限制作为约束条件,以系统内各设备的投运个数为决策变量,对风光氢储系统模型进行种群初始化;通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对初始种群进行非支配排序,通过选择、交叉、变异操作获得第一代子代种群;从第二代开始,将父代种群与子代种群合并,对合并后的种群进行非支配排序,对每个非支配层中的个体进行拥挤度计算,根据非支配关系及个体的拥挤度选取个体组成新的父代种群;对新的父代种群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输出容量优化配置方案。本发明能够解决复杂场景下优化配置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系统优化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氢蓄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双碳”要求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以实现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但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随季节、环境等因素波动性大,需要集成储能设备,以构建高稳定性、高经济性、低碳排放的耦合系统。
在各类储能技术中,氢储能具有储能容量大、储存时间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在大容量长周期调节的场景中更具有竞争力。氢储能设备具有较宽的功率波动适应性,可实现输入功率秒级、毫秒级响应。氢储能系统的产物氢气作为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费端具有广阔的市场。因此,氢储能在提升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风光氢蓄系统包括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储氢罐、氢燃料电池、电解槽和蓄电池。该系统通过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负荷提供电能,当风光出力超过负荷需求时,直接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容量到达最大值后,蓄电池停止充电,通过电解槽制氢,所制得的氢气储存在氢气罐中;当风光出力不满足负荷需求时,通过蓄电池放电或燃料电池将氢气转换为电能。
综上,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在以风光为主要发电手段的系统中,需要加入储能装置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如何实现储能装置与发电装置的合理配置,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可靠的电能,是该方向的一个难题。
当前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优化策略多集中于简单场景下的单一目标的优化,尚未提出针对风光氢蓄系统参数和运行策略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同时,目前氢储能技术尚未进入成熟阶段,缺乏带有氢储能的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优化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风光氢蓄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对风光氢蓄系统参数及运行策略进行多目标优化,能够解决复杂场景问题,具有更加普遍的适用性,也能够得到更加优化的计算结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光氢蓄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包括:
以总成本最低、系统负荷缺电率最小构建目标函数,以系统自身功率及容量限制作为约束条件,以系统内各设备的投运个数为决策变量,对预先构建好的风光氢储系统模型进行种群初始化;
通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对初始种群进行非支配排序,并分别通过选择、交叉、变异操作获得第一代子代种群;
从第二代开始,将父代种群与子代种群合并,通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对合并后的种群进行非支配排序,并对每个非支配层中的个体通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进行拥挤度计算,根据非支配关系以及个体的拥挤度选取个体组成新的父代种群;
对新的父代种群分别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
判断算法是否运行到最大迭代次数,若未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返回至从第二代开始再次执行相同的操作;若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输出风光氢蓄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光氢储系统模型构建对象包括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蓄电池、电解槽、氢燃料电池以及储氢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27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良好密封功能的投料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分段热干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