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装置及其监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61854.5 | 申请日: | 2022-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6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映辉 |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455;A61G7/05 |
| 代理公司: | 珠海飞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50 | 代理人: | 陈李青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命 体征 监测 装置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医用监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装置及其监测系统,包括监护仪本体、固定座、指套和纽扣电池,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监护仪本体的后侧表面上方处,所述固定座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座内部位于卡槽后侧开设有导气孔。本发明通过GPRS透明传输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之间的无线信号输出连接,可代替传统采用导线的连接方式,避免了导线缠绕的情况,保证了病房内部的整洁,也方便了患者的活动,同时通过指套就可同时完成患者的体温、心率、血氧和血压的监测,避免了传统监测时采用多组夹头夹在患者手指外部的情况,避免增加患者手指的压力,使得静脉输液能够保持匀速,不会影响患者的血运,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监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装置及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监护仪它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
传统的监护仪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其一,由于传统的监护仪在使用时,需要接通多个导管以及电线,会出现导管以及导线相互缠绕的情况,使得病床周围环境繁杂;
其二,传统的监护仪在使用时,需要将多组监测夹头夹在患者手指上,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
其三,传统的监护仪只能摆放在病床一侧的柜子上,占用了过多的空间,不利于其他治疗设备的摆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舒适度高的无线生命体征的监测装置及其监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装置及其监测系统,包括监护仪本体、固定座、指套和纽扣电池,固定座固定安装于监护仪本体的后侧表面上方处,固定座下表面开设有卡槽,固定座内部位于卡槽后侧开设有导气孔,固定座内部位于导气孔两端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弹压组件和伸缩组件,监护仪本体后侧表面位于固定座下方嵌入固定有与监护仪本体电性连接的处理器,处理器配设有无线传输模组,指套通过无线传输模组信号连接于处理器,纽扣电池设置于指套的顶部,监护仪本体内壁表面一侧设置有卡持组件,指套内顶壁设置有心率检测模组,指套内壁表面位于心率检测模组下方固定有脉搏检测模块,指套内壁表面靠近指套端口处固定有NTC温度传感器,指套内壁表面位于脉搏检测模块和NTC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血氧检测模组。
由上述方案可见,只需通过指套就可完成患者的体温、心率、血氧和血压的监测,避免使用多组夹头降低患者的舒适度,通过弹压组件和伸缩组件的配合,可将监护仪本体悬挂在病床的护杆表面,避免监护仪本体摆放时占用过多的空间,通过卡持组件可将指套稳定的套在患者的手指外部,通过无线传输模组代替了传统采用导管电线的传输方式,使得病房内部环境干净整洁。
优选地,弹压组件包括滑动安装于卡槽内顶壁表面的导杆A,且导杆A贯穿至导气孔内部,所实施导杆A位于导气孔内的端部固定有与导气孔内壁表面滑动连接的活塞A,活塞A位于卡槽内的端部固定有弧形口卡板,活塞A外部套设有弹簧B,且弹簧B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卡槽内顶壁表面和弧形口卡板上表面。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卡槽将固定座卡在病床防护杆外部,在监护仪本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可反向压动弧形口卡板,进而弧形口卡板克服弹簧B弹力并推动导杆A和活塞A上移,使得导气孔内部压力增大,提供稳定的气压作用。
优选地,伸缩组件包括开设于卡槽远离监护仪本体一侧的内壁表面的侧槽,侧槽内侧壁表面滑动安装有延伸至导气孔内部的导杆B,导杆B位于导气孔内的端部固定有与导气孔内壁表面滑动连接的活塞B,导杆B位于侧槽内的端部固定有卡块,且卡块滑动安装于侧槽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映辉,未经徐映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1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