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参数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1838.6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0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睿;刘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3/22 | 分类号: | C23F1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黎扬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阴极保护 参数 检测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参数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采用高通滤波器对埋地管道的管道电位信号进行分频,得到工频交流干扰信号;采用低通滤波器对管道电位信号进行分频,得到直流信号和极低频交流干扰信号的复合信号;采用数字滤波技术对复合信号进行分频,从而分离得到直流信号和极低频交流干扰信号;采用断电测量法对复合信号进行分频,得到有效直流保护电位信号;根据直流信号和有效直流保护电位信号的差异,确定直流干扰信号;检测并同时输出工频交流干扰信号、极低频交流干扰信号、有效直流保护电位信号和直流干扰信号。本发明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全面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埋地管道保护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埋地管道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参数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地下金属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等保护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是做好管道腐蚀控制,保证管道运营安全的基本手段。目前城市地下管网的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地下管网受到杂散电流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表现出弱有效信号和强干扰信号复合的复杂的形态,可能会使得有效信号淹没在干扰信号之中,难以完成对管道电位的正确检测。
目前对管道阴极保护电位进行检测,主要是采用《GB21246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NACE TM0497-2002埋地或水下金属管道系统阴极保护准则的测试方法标准》等推荐的直接测量法、极化探头检测法、断电电位检测法、极化试片断电电位检测法等方法。
直接测量法的缺点是:在面对复杂的杂散电流环境时,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是一个由弱有效信号和强干扰信号复合的复杂信号,直接测量方法进行检测时表计读数经常表现为大幅度波动,导致无法读出管道保护电位的准确值,无法判定数据的正确性。
极化探头检测法的原理是采用一个环形极化试片,将参比电极放在环形试片的中心,对干扰电流进行屏蔽后来检测,其主要缺点是:测量时需等待试片完成极化,需要的时间较长,测量效率很低;在杂散电流干扰较严重的情况下,极化探头的试片不能形成稳定的极化状态,这时电流屏蔽效果变差,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有时候甚至不能完成测量。
断电电位检测法是通过切断管道上的电源,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进行管道电位测量的方法,其主要缺点是:在工程实践中管道上的干扰源通常无法切断,导致该测量方法失效。
极化试片断电电位检测法是采用极化试片的极化电位替代原理来测量,其主要缺点是:极化试片断电检测属于间接检测法,其测量过程比较复杂;在杂散电流干扰较严重的情况下,极化试片的极化过程不稳定,导致测量结果的随机性较大。
上述检测方法都不能实现对埋地管道的由弱有效信号和强干扰信号复合成的复杂保护电位信号进行方便、快捷、准确和全面的检测,适用范围也不广。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参数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方便、快捷、准确和全面地检测出复杂环境下阴极保护电位中的有效保护电位信号和各种类型的干扰信号,适用范围也更广。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参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高通滤波器对所述埋地管道的管道电位信号进行分频,得到工频交流干扰信号;
采用低通滤波器对所述管道电位信号进行分频,得到直流信号和极低频交流干扰信号的复合信号;
采用数字滤波技术对所述复合信号进行分频,从而分离得到所述直流信号和所述极低频交流干扰信号;
采用断电测量法对所述复合信号进行分频,得到有效直流保护电位信号;
根据所述直流信号和所述有效直流保护电位信号的差异,确定直流干扰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1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