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型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1518.0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0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丽;韩彬;刘蛟;史坤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秉瑞换热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9/00;F28F9/22;F28F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型 换热器 | ||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型换热器,其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热源进管和冷源出管,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冷源进管和热源出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均匀组件,所述第一均匀组件包括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单元管,所述单元管与壳体之间、相邻的单元管之间形成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冷依次间隔设置的冷源通道和热源通道;所述热源进管、热源出管均通过热源支管与各个热源通道连通,所述冷源进管和冷源出管均通过冷源支管与各个冷源通道连通。本申请具有减少换热死角,提高热源和冷源热交换均匀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相关技术中,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换热箱,壳体和换热箱之间存在缝隙以形成冷源通道;换热箱的顶端连通有热源进管,换热箱的底端连通有热源出管;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冷源进管,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冷源出管,冷源进管和冷源出管均与冷源通道连通。进行换热时,从热源进管中通入热源,热源自上而下在换热箱中流动;并从冷源进管中通入冷源,冷源在冷源通道中自下而上流动;热源和冷源则在逆向流动过程中通过换热箱的侧壁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热源则从热源出管中流出,冷源则从冷源出管中流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热源和冷源在流动过程中进行换热时,靠近换热箱侧壁部分冷源和热源的换热程度大于其余部分的冷源和热源,存在换热死角,产生换热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换热的均匀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型换热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节能型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节能型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热源进管和冷源出管,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冷源进管和热源出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均匀组件,所述第一均匀组件包括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单元管,所述单元管与壳体之间、相邻的单元管之间形成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冷依次间隔设置的冷源通道和热源通道;所述热源进管、热源出管均通过热源支管与各个热源通道连通,所述冷源进管和冷源出管均通过冷源支管与各个冷源通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热交换时,从壳体顶端的热源进管中通入热源,热源通过热源支管分流进入各个热源通道中;冷源则从壳体底端的冷源进管中通入,并通过冷源支管分流进入各个冷源通道中,热源与冷源分别在热源通道和冷源通道中逆向流动,实现换热。由于热源通过热源支管分为多个部分进入各个热源通道,热源通过热源支管分为多个部分进入各个热源通道,且冷源通道依次间隔设置,因此增加了冷源和热源进行热交换的量,减少了换热死角,进而提高了热源和冷源热交换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均匀组件还包括分流环,所述分流环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与所述热源进管连通的热源支管为均匀支管,所述均匀支管与分流环内部的中空结构连通,所述分流环的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与分流环内部的中空结构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源进入均匀支管后,紧接着进入分流环的中空结构中,再从分流孔中喷射至热源通道的内壁上,沿着热源通道的内壁流下与冷源进行热交换。通过分流环和分流孔的设置,热源能够沿着热源通道的内壁流下,直接与热源通道的侧壁接触,进一步减少了换热死角,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单元管的横截面均呈波浪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元管的横截面呈波浪状设置能够增加热源和冷源的热传递面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提高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秉瑞换热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秉瑞换热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1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