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缆开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0775.2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5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史雪涛;严宇;王巍巍;陈震;王震;丁大庆;朱畅;徐青;邓陈明;樊志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吴晶晶 |
地址: | 22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缆 开剥器 | ||
本发明涉及光纤线缆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缆开剥器,沿光缆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2个滚轴,至少2个滚轴的其中至少1个滚轴上设置有光缆驱动机构,光缆驱动机构驱动至少1个滚轴主动滚动;光缆开剥器还包括光缆压紧调节机构以及刀具组件,光缆压紧调节机构包括依次正对设置于滚轴上方的压紧轮以及调节压紧轮上下移动的上下调节组件;刀具组件设置于至少2个滚轴之间,且刀具组件的刀片刃口正对位于滚轴与压紧轮之间的光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刀具实现自动化光缆开剥操作,在缩短剥光缆的时长的基础上,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线缆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缆开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电力通信光缆作为电力通信系统传输通道,对光缆的通信传输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光缆接续作为光纤通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何降低光缆开剥过程中造成的接续损耗,全面提高光缆接续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传统开剥光缆过程中,通常是两人协作使用美工刀直接对光缆进行开剥处理,由于光缆内光纤数量多、直径小、易断、易折,光缆表层较硬,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精确的准度与足够的力气,才能尽可能保证在剥光缆的过程中不伤害光纤。整个光缆开剥的过程费时、费力,并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缆开剥器,利用光缆驱动机构驱动光缆移动,利用刀具实现自动化光缆开剥操作,在缩短剥光缆的时长的基础上,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缆开剥器,包括沿光缆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2个滚轴,至少2个滚轴的其中至少1个滚轴上设置有光缆驱动机构,所述光缆驱动机构驱动至少1个滚轴滚动;所述光缆开剥器还包括光缆压紧调节机构以及刀具组件,所述光缆压紧调节机构包括依次正对设置于所述滚轴上方的压紧轮以及调节所述压紧轮上下移动的上下调节组件,所述压紧轮设置于压紧轮支架上,所述上下调节组件调节所述压紧轮支架上下移动;所述刀具组件设置于至少2个滚轴之间,且所述刀具组件的刀片刃口正对位于滚轴与压紧轮之间的光缆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滚轴一侧还滚动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上方也正对设置有所述压紧轮。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调节组件包括压紧把手、与压紧把手连接的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下端连接有一对滑动轮,当压紧把手向下压或向上抬至所述压紧板转动时,所述滑动轮与压紧横杆滚动接触,所述压紧横杆通过压紧竖板与所述压紧轮支架连接,所述压紧竖板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于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竖板包括2块,分别为上压紧竖板、下压紧竖板,所述上压紧竖板与所述下压紧竖板之间活动连接,且两者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紧竖板、下压紧竖板均竖直设置于直线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横杆上方还竖直设置有缓冲器,当所述压紧把手向下压紧时,所述压紧横杆与所述缓冲器末端分离,当所述压紧把手向上抬起时,所述压紧横杆与所述缓冲器末端接触缓冲。
进一步地,所述刀具组件包括刀架、刀片以及设置于刀架上的刀片调节组件,所述刀架下方开设刀片槽,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刀片调节组件上,且所述刀片刃口穿过所述刀片槽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调节组件包括贯穿所述刀架设置的可调连接板,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可调连接板末端,所述刀架内、位于所述可调连接板一侧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顶端与所述可调连接板接触,所述刀架顶端设置有螺丝,所述螺丝贯穿刀架顶端且与所述可调连接板顶端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刀架下方还设置有光缆外皮限位器,所述光缆外皮限位器设置成半圆弧形结构,其中间位置开设刀片槽,所述刀片刃口穿过所述刀片槽竖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0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